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为纪念吴少司空的卓越功绩和高尚品德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吴少司空的崇高敬仰。
首先,诗的开头“灵羊凿翠,峡瘴午开”,以灵羊在翠绿的山林中穿行,暗示吴少司空的非凡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天孕神石,如毓瑰材”则比喻吴少司空如同天地孕育的珍稀之材,才华横溢。
“其径不咫,星精内胎”描绘了吴少司空的智慧深邃,犹如星辰般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接下来的“饱泽三世,润无纤埃”赞扬了他深厚的学识和道德修养,历经三代而不减。
“于赫中宪,昔官大同”点明了吴少司空曾担任重要官职,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判辞草牍,昕夕协从”描述了他在政务上的勤勉与合作精神。
“肤寸郁雨,乾田筮龙”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吴少司空的决策能力,即使是在微小的细节上也能洞察全局,如同预测风雨的龙一般准确。
“佐帝御下,布德铭功”赞扬了他在辅助君主的同时,也对百姓施行仁政,留下丰功伟绩。
“文孙奕奕,再拜受赐”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通过子孙后代的传承,他的美德得以延续。
“大廉外方,太贞中砺”赞美了吴少司空的高洁品格,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正直。
“秉尺弗阿,断斧惟义”强调了他坚持原则,公正无私的品质,如同使用尺子测量,绝不偏斜;使用斧头裁决,只遵循正义。
“哲训守之,宝不在器”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智慧和道德,而非物质的拥有。
最后,“建议祀陆,卓何煌煌”表达了对吴少司空的祭祀提议,认为他的成就和品德值得被世人铭记和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吴少司空的赞美,不仅展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更体现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和对后世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