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二泉。
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前往南朝古寺惠山,在途中寻找传说中的第二泉时的内心活动与情感流露。首句“南朝古寺惠山前”,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暗示着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接着,“裹茗来寻第二泉”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含了对茶道文化的追求,通过寻找传说中的泉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探寻精神。
“贪恋君恩当北去”一句,似乎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享受了君王的恩宠之后,却不得不面对北行的现实,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不舍。最后一句“野花啼鸟漫留连”,以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反衬出诗人的离愁别绪,野花的绽放、啼鸟的歌唱,都成了诗人难以割舍的回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天鸡三叫白云中,知有仙家住半空。
尘土恍然惊梦觉,碧桃花落自春风。
泛泛轻舟溯碧溪,苍厓万仞有鸣鸡。
可惜吾侬不同往,便当着屐上丹梯。
自有天地有此溪,泓渟百折净无泥。
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瓈。
桃源一去绝埃尘,无复渔郎再问津。
想得耕田并凿井,依然淳朴太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