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
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
此诗《别国史院鳌峰石》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与国史院鳌峰石的离别之情。首句“执戟扬郎久不迁”以“执戟”和“扬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国史院鳌峰石长久相伴的情景,暗示了其深厚的情感纽带。接着,“频年从幸到甘泉”描述了诗人多次随君主巡幸至甘泉宫,进一步展现了与国史院鳌峰石共同经历的时光。
“赐归特许先三日”一句,表达了诗人被允许提前三日归家,与国史院鳌峰石暂时分别的情景。“作赋时令奏一篇”则表明在归家之际,诗人以一首赋文向国史院鳌峰石表达深情厚谊,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与情感细腻。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翠勺映照着露水,貂裘倚靠在马上,周围草木横生,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离愁的氛围。
最后,“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表达了诗人对国史院鳌峰石的不舍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与国史院鳌峰石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不详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巢翁远送梅花树,正在东风四日前。
红萼无言馀旧雪,白头相见又新年。
喜从嘉树来江雨,忆共香粳上海船。
春夜不眠宾客醉,只留孤鹤伴清妍。
岂无尊酒梅花侧,闻道长斋绣佛前。
方阁护云宜煖日,小车冲雪称高年。
颇辞阁下金莲炬,但乞湖中罨画船。
约取巢翁携鹤去,鬓毛同白不争妍。
顿觉文星阙下稀,旁人犹道此言非。
东风十日京城雪,西道三春客子衣。
莺满辋川君定到,鹃啼剑阁我思归。
千花并绕图书府,相待承恩入紫微。
晓奉新书进御床,解缨随见濯沧浪。
归鸿不计江云阔,倦骥空怀野水长。
竹簟暑风魂梦远,茶烟清昼鬓毛苍。
篮舆千里宜春道,投老相求访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