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晦岩佛光法师

对文笺释通人到,破句分科作者难。

不见澧阳焚钞者,棒头拈出尚寒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解读文稿需通晓之人,划分句子对作者来说实属不易。
那些在澧阳焚烧纸币的人,即使被提及也让人感到心酸。

注释

文笺:古代书信或文件。
释:指需要理解能力强的人来解读。
通人:通晓事理、学识渊博的人。
破句:划分句子。
分科:细分内容或领域。
作者:写文章的人。
澧阳:地名,位于湖南北部。
焚钞者:焚烧纸币的人,比喻破坏或不珍惜文化的人。
棒头:比喻粗暴的方式。
拈出:提及或指出。
尚:仍然。
寒酸:形容贫穷或处境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写给名叫晦岩的佛光法师的一首寄赠诗。诗中通过"对文笺释通人到"一句,表达了对法师深厚学识和解悟文字的能力的赞赏,认为他能够深入解析经文,传达佛法精义。接着,"破句分科作者难"进一步强调了法师在剖析佛理时的细致与专业,指出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然而,诗人以"不见澧阳焚钞者,棒头拈出尚寒酸"作结,暗指法师虽然学问高深,但并未因此而自视甚高,反而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澧阳焚钞者"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焚毁经典的人,暗示法师即使面对这样的境遇,也能从最基础的佛法教诲中汲取智慧,其精神境界令人钦佩。整首诗赞扬了法师的学识和品格,流露出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寄道彬侍者

勃窣家风一任真,述朱终是不成文。

何如竹榻吟清夜,月到花梢有几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寄集庆开山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形式: 七言绝句

常牧溪猿图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

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

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

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形式: 古风

准侍者归省

山空木落岸云轻,吹面霜风有几程。

明月脩江归梦急,入门先祝老人星。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