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已吞声,死别长恻恻。
寒宵卧空床,悼亡长太息。
忆昔我岳翁,举家之燕北。
因怜道路长,纤弱难远适。
挈送入我门,母女泪涟淢。
其时年十五,钗裙无华饰。
十六余远行,代我供子职。
尽孝事重闱,承欢多顺色。
三载余归来,下机喜停织。
十九始成婚,阃仪殊谨饬。
亲戚同里闾,齐声称妇德。
病忽入膏肓,参苓医不得。
零落归山邱,长隔如异域。
魂梦空相亲,音容忍回忆。
一灯雨夜寒,凄绝空房黑。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寒风吹林木,萧萧不忍听。
昔年亲与友,今日半凋零。
我忆陈无已,壮岁能穷经。
据案探坟典,永昼长掩扃。
秋风欣折桂,鹏方奋南溟。
讵期寿不永,赍志归幽冥。
忆我初定婚,其时始十龄。
岳翁黄叔度,一面眼垂青。
相随侍京邸,训诲时亲聆。
贤梓更爱我,感之常镌铭。
泰山忽然颓,恸哭思仪型。
别来曾几时,音讯方欣聆。
岂料溘然逝,身后遗伶仃。
复忆高达夫,玉树立亭亭。
训我以正语,如钟警梦醒。
一朝相永诀,延寿无参苓。
祗今顽钝时,谁复为磨硎。
古人去已远,知己如晨星。
夜深思颜色,悲风吹素屏。
魂兮不可招,怀旧心怆恻。
涕泗流泠泠,枫林青复青。
岁暮气阴森,严风萎百草。
长空死白日,黄尘飞浩浩。
苦见挑负徒,悠悠涉长道。
短褐不蔽肤,形容更枯槁。
饥来不得食,妻孥岂复保。
会见老与弱,身填沟壑早。
嗟予数年来,命蹇身潦倒。
产业渐凋零,田园苦旱潦。
博施力未能,痌瘝空在抱。
惭颜对里闾,中心惄如捣。
频年不见萧子云,今朝得挹芝兰芬。
握谈入座未数语,意味如饮香醪醇。
西窗剪烛认反覆,讶非昔时旧面目。
问君缘何太瘦生,道是频年困场屋。
有命休同平子愁,失时宁作刘蕡哭。
羡子藉藉名,羡子便便腹。
似此英才久不售,我欲更向成都为君一问卜。
如谓文无灵,韩潮、苏海岂非两文星。
千年万载常如在,文章竟是驰风霆。
庐陵先生留青盼,能以文章别真赝。
暗里朱衣不点头,高名依旧罗昭谏。
毕竟老辈能怜才,不因弃甲笑于思。
客榻预因徐孺下,幕寮独为郗超开。
由来爱士同爱将,黄金怎比读书台。
春风桃李开芳宴,棨戟遥临森锁浣。
花香驿路酒频斟,醉来两眼直岩电。
虽说为人作嫁衣,所取无讹尽黄绢。
一枝玉尺代量才,权衡已操八闽遍。
聊此扬雄作解嘲,得士千人多邦彦。
不到九转功,那识金丹鍊。
不步云梯难,怎达凌霄殿。
岂无登科年少人,自谓一第能荣身。
我知天欲为君留后福,故使蹭蹬相折服。
历尽错节与盘根,大器晚成防其速。
愿君勿牢骚,愿君勿退缩。
从此加精进,中原旋得鹿。
吁嗟乎,梁灏、唐皋下第时,落魄归来还苦读。
旋闻杏苑传胪声,千古美谈镌帛竹。
况君正值强壮年,气宇飘飘渺列仙。
采我刍荛休自馁,管教稳步瀛州最上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