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月歌

治平山寺何岧峣,湖光吐纳山动摇。

烟中明灭宝带桥,金波万叠风骚骚。

年年八月十八夜,飞廉驱云落村舍。

金盆出水耀光芒,琉璃迸破银瓶泻。

散作明珠千万颗,老兔寒蟾景相吓。

鱼婢蟹奴争献奇,手搴桂旗吹参差。

水花云叶桥心布,移来海市秋风时。

吴侬好事邀新客,舳舻衔尾排南陌。

红豆新词出绛唇,粉胸绣臆回歌席。

绿娥淋漓柂楼倒,醒来月在松杉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治平山寺的壮丽景色,山寺高耸,湖光与山色相互映照,宝带桥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犹如金色波浪起伏,风声飒飒。诗人特别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夜晚的壮观景象,仿佛飞廉驱云,金波如万叠银瓶泻下,散作无数明珠,月光与水波交相辉映,令人惊叹。

诗人进一步通过比喻,将月光比作老兔寒蟾,鱼婢蟹奴竞相展现奇妙,桂花飘香,歌席上佳人唱出新词,如红豆般鲜艳。月色下,船队排列成行,人们欢聚一堂,歌妓们醉舞于柂楼,月光照亮松杉梢头,营造出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串月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的江南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欢乐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9)

顾嗣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俞犀月

元代文章付杳冥,残编断简聚英灵。

删诗同恨江西派,纪事争看塞北形。

五夜推敲孤馆雨,三春谈论草堂星。

知心剩有溪南老,落月茫茫野史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江郎山

晴云擘絮拖烟岚,一峰笔卓通蔚蓝。

行行渐见昼雾卷,双峰倒挂碧玉簪。

须臾中间复迸破,石缝斧劈青光涵。

苍翠隐隐变紫赤,仰视天半峰成三。

肩舆回脰叫奇绝,神物幻影人工惭。

江郎兄弟此学仙,仙成化石非虚谈。

巨灵赑屃所不到,千年鼎峙齐彭聃。

往闻行人过此者,阴气晦昧垂■鬖。

鸟道崚嶒通虎穴,青壁无路难穷探。

我今浪游出其下,快睹晓镜开尘函。

分如螺黛插画障,合如金碧围僧龛。

浙东山色已看尽,闽峤游兴方沈酣。

多谢山灵知客意,清晖半日宁嫌贪。

忽见山拗云泼墨,怪鸟捩影投澄潭。

霹霹一声山鬼泣,四山风雨鸣樟楠。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四月三日度仙霞关

闽海地脉多峰峦,万山烂漫奔中原。

砉然截断罗刹水,四扇突兀开雄关。

琉球日本使络绎,东瓯南粤人蹒跚。

荔支末利争赴市,江珧牡砺来输官。

一夫当关按剑立,百万铁骑心胆寒。

唯天设险表万国,正器岂许庸夫干。

我从窑岭上嵽嵲,时节正届春光残。

樟松合抱挺百尺,白石遍插青琅玕。

幽丛荫郁百鸟聚,啁啾似惧弹金丸。

山花无名开绝壁,一枝冷露零漙漙。

红如丹砂白如雪,黄紫照耀成斑斓。

竹鸡大唤走木客,野猿上树千回盘。

行来绝顶踞关口,此日恍在蓬莱看。

金银宫阙散异彩,鞭鸾笞凤声珊珊。

俯视原畴平若掌,江海一气云天宽。

众峰起伏如怒浪,前后左右皆儿孙。

坳中陡起一片白,黑风飒飒烟瀰漫。

阿香推车响脚底,跳珠乱迸黄河翻。

飞流千丈分百道,下注龙井增波澜。

浑浑沌沌震玄窞,水石拮隔何时乾。

仆夫下岭如健犊,小竿羊牯同巑岏。

吴山越水足迹遍,未若此境夸雄观。

荡胸决眦渺何许,襟怀始笑吾儒酸。

笔底光芒射六合,南游好惬平生欢。

形式: 古风

弥陀滩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