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淡然处之的态度。"知命恒自安,何必复犹豫"体现了他对人生命数的认识,认为了解自己的命运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无需过多犹疑。"岂无云霄翮,轩然一腾翥"象征着虽然有高飞的愿望,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从容自在。
"古人能见几,往往拂衣去"引用古人看破红尘的选择,暗示自己也有超脱世俗的想法。"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亲近自然来净化心灵,去除尘世烦恼。"老农信有方,宣尼嗟不如"暗含对农耕生活的赞赏,认为其自有其智慧,孔子也会自愧不如。
"茅屋带烟霞,乐此林下住"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享受着山水间的宁静与祥和。"适兴时复吟,不离栖迟处"表明他随性而为,以诗抒怀,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找到乐趣。最后两句"俯仰穹壤间,贫贱夫何惧"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面对贫贱生活的豁达与无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士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