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五)

知命恒自安,何必复犹豫。

岂无云霄翮,轩然一腾翥。

古人能见几,往往拂衣去。

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

老农信有方,宣尼嗟不如。

茅屋带烟霞,乐此林下住。

适兴时复吟,不离栖迟处。

俯仰穹壤间,贫贱夫何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淡然处之的态度。"知命恒自安,何必复犹豫"体现了他对人生命数的认识,认为了解自己的命运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无需过多犹疑。"岂无云霄翮,轩然一腾翥"象征着虽然有高飞的愿望,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从容自在。

"古人能见几,往往拂衣去"引用古人看破红尘的选择,暗示自己也有超脱世俗的想法。"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亲近自然来净化心灵,去除尘世烦恼。"老农信有方,宣尼嗟不如"暗含对农耕生活的赞赏,认为其自有其智慧,孔子也会自愧不如。

"茅屋带烟霞,乐此林下住"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享受着山水间的宁静与祥和。"适兴时复吟,不离栖迟处"表明他随性而为,以诗抒怀,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找到乐趣。最后两句"俯仰穹壤间,贫贱夫何惧"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面对贫贱生活的豁达与无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士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六)

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

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

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

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

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

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

形式: 古风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七)

岁华忽云徂,暮景桑榆迫。

农家望西成,禾黍盈阡陌。

即此遗子孙,亦何愧清白。

心与天壤宽,斗室未为窄。

邻翁来共饮,不知主与客。

坐待明月升,来照吟翁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八)

农时我扶犁,蚕月妇勤桑。

衣不充布帛,食宁厌糟糠。

虽无陈蔡阨,终岁几绝粮。

天灾莫能测,或雨或愆阳。

坐此拙生计,未能免忧伤。

济已尚无术,活人那有方。

每荷南邻叟,邀我共壶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九)

人性讵可昧,我欲充四端。

改过在无吝,见善当自迁。

譬彼幽谷鸟,飞上乔木颠。

所以古之人,黾勉各加餐。

就兹林下乐,永绝尘世缘。

富贵非吾愿,聊赋归来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