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文仪所作,名为《寄兴(其十七)》。诗中以“紫阳真老宿,晚景造幽源”开篇,描绘了一位高寿的道人,在晚年时寻得心灵的宁静之地,隐居于自然之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接下来的“感兴斋居句,悔教枝叶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生活中的某些选择或行为的反思与后悔。这里的“感兴斋居句”可能是指在斋居(即僧侣或道士居住的地方)中所感受到的灵感与情感,而“悔教枝叶繁”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过于复杂、纷扰的生活状态感到遗憾,希望能在精神上回归简朴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反省,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老年时期的宁静与青年时期可能的纷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