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
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作品,名为《论政》。诗中通过对古代圣贤和官员的举措进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现实政治生态的忧虑。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一句,描绘了一位圣贤之人,即便是头发稀疏也要担忧国家大事,表现了圣贤对于国事的深切关怀。"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则通过历史上孙弘和丙吉二人的故事,说明即使是高官也不应隔绝于民众,而应当关心百姓的生活。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表明了古代理想中的政治分工,其中"股肱"比喻中央政府掌握国家大政方针,而"诸侯"则指地方官员应自行其是,管理本地区的具体事务。"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分工下的和谐状态,即当中央政治方向正确时,地方自然能治理得宜。
然而接下来的"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却描绘了一种相反的景象,指出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体系的混乱和衰败。"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则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不幸就认为一切都已完结,因为万物有生也有死,更应注重整体的生命力。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可能是指汉朝皇帝虽然受到宦官朱云等人的牵制,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和权威。最后一句"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则通过历史上子婴失去国家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国家兴衰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失去祖国山河的深切怀念。
综观全诗,可见作者既有理想政治的憧憬,也不回避现实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古代圣贤的形象与历史事件的借鉴,邵谒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操守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不详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天若许人登,青山高不止。
地若许人穷,黄泉深无水。
量诸造化情,物成皆有以。
如何上青冥,视之平若砥。
日下骋琅玕,空中无罗绮。
但见势腾凌,将为长如此。
炫耀一时间,逡巡九泉里。
一种为埃尘,不学堕楼死。
上仙传秘诀,澹薄与无营。
鍊药□□□,变姓不变形。
三尸既无累,百虑自不生。
是知寸心中,有路通上清。
祖龙好仙术,烧却黄金精。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
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沈湘水。
羽化留遗踪,千载踪难没。
一泉岩下水,几度换明月。
松老不改柯,龙久皆变骨。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至今青山中,寂寞桃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