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风雨后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首联“风雨欺人后,枝头已自疏。”开篇即点明了风雨的侵袭,让枝头的花朵变得稀疏,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与变化无常。
颔联“鸟啼因散去,花落是惊馀。”进一步描绘了风雨过后,鸟儿因为躲避而四散,花儿在风中飘落,整个场景显得既宁静又略带凄凉,仿佛自然界的一场小戏落幕,留下的是淡淡的哀愁。
颈联“冲雨知何许,流声已瞥如。”通过“冲雨”这一动作,展现了风雨中的艰难与不易,而“流声已瞥如”则以声音的细微变化,表现了风雨过后的寂静与清冷。
尾联“不应红颤雨,犹似暗沾裾。”将雨水比作轻轻拂过衣襟的微风,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轻柔与细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最后两联“青子疑弹雀,红桃借网鱼。”则转向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描绘,青色的果实仿佛是弹射出的小鸟,红色的桃花似乎可以用来做渔网,充满了童趣与生机,也暗示了春天的万物复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风雨后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