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远龙隐洞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

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

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南山与北山相映,山路上分出三条岔口。
鹤在云端鸣叫声音悠远,懒龙贪睡不愿降雨,正沉醉其中。
襄公以清淡的墨迹在石壁上留下痕迹,太史的高尚品格拂过青翠的山岚。
在那百尺岩前的清幽之地,有位道士已先我在那里建起了茅草小屋。

注释

南山:指代山脉。
北山:另一座山脉。
一洞:一个山洞。
路口三:三个岔路口。
飞鹤:飞翔的鹤。
叫云:在云间鸣叫。
悭雨:吝啬雨水。
酣:沉醉。
襄公:历史人物,可能指楚襄王。
淡墨:清淡的墨色。
苍壁:青灰色的石壁。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史事。
翠岚:青翠的山岚。
岩前:岩石前面。
清绝处:清静至极的地方。
道人:修道之人。
茅庵:简陋的茅草小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表达。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通过对称的结构强调了山洞所在位置的独特性,同时也暗示了这片区域的地形复杂,道路交织。

"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 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拟人化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力,使得诗中不仅有山水,更有人格化的生物形象。这也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情怀。

"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景仰,同时也表明了这山洞之美非同凡响,不仅在于自然,更融合了人文气息。

"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最后两句则直接描绘了一位道人的居所,通过对“百尺岩”和“清绝处”的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自然之美的赞赏,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不失丰富,意象鲜明而充满深意,是一篇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佳作。

收录诗词(120)

方信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山凿池种白莲作

池开新白遍天涯,未许东风擅一家。

苍桂丛中苍桂树,碧莲峰里碧莲花。

波光分破湖千顷,云影斜飞水一洼。

待著栏干横浅绿,浮萍开处见鱼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还珠洞

归舟多载小江春,重访东岩旧屐痕。

插水峭崖犹有路,垂天怪石本无根。

金华仙伯真知己,薏苡将军足断魂。

安得北山公可作,倩渠移取向家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咏西山海棠

真珠几颗最深红,点缀偏方造化工。

好事何年移蜀种,美人清晓出吴宫。

妖娆能得几时赏,零落才消一夜风。

自有生香人不识,绣衾全覆锦熏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凌丹亭

风驭来三峡,云章下九天。

名山开窟宅,飞宇纳光躔。

未见烟霞约,聊将岁月镌。

神游谁复识,空诵白云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