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緤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翻译

蔚蓝的天空已经变高,白天的时光依旧漫长。
清晨的楼阁玲珑剔透,秋天的管弦乐声清脆响亮。
张翰在酒杯中畅饮尽欢,嵇康整日慵懒无事。
世俗之中充满忧虑困顿,远离尘世则生活悠闲。
被斧头遗忘的病木得以留存,束缚的鸿雁挣脱了羁绊。
逍遥自在的几位朋友,我永远希望与他们为伴,过上闲适的生活。

注释

碧天:蓝色的天空。
忽已高:忽然变得高远。
白日:白天。
犹未短:还没有变短。
玲珑:精致剔透。
晓楼阁:清晨的楼阁。
清脆:声音清亮悦耳。
秋丝管:秋天的乐器声。
张翰:古代人物,以辞官归乡著名。
一杯酣:一杯酒喝得尽兴。
嵇康:古代名士,以淡泊名利著称。
终日懒:整天慵懒。
尘中:世俗之中。
忧累:忧虑和劳累。
云外:比喻远离尘世。
疏散:生活散漫,自由自在。
病木:比喻遭受挫折的树木。
斧斤遗:被斧头遗忘,即得以幸存。
冥鸿:高飞的鸿雁,象征自由。
羁緤断:挣断束缚的绳索。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二三子:几个朋友。
永愿:永远希望。
闲伴:闲适的伴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淡远幽雅的秋景图。"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展现了秋季晴朗的天空和尚未显得很短的白昼,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则通过对楼阁建筑和秋风中细微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接下来的"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以历史人物张翰和嵇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畅谈和悠然自得生活态度的向往。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忧虑和疏离的情绪,"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和精神上的孤独。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緤断"中的意象生动,通过对枯木和断丝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情感。最后,"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希望与志同道合之士为伴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荅诗十首(其四)和大觜乌

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

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

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

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

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

老巫生奸计,与乌意潜通。

云此非凡鸟,遥见起敬恭。

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

祥瑞来白日,神圣占知风。

阴作北斗使,能为人吉凶。

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

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

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

随巫拜复祝,妇姑亦相从。

杀鸡荐其肉,敬若禋六宗。

乌喜张大觜,飞接在虚空。

乌既饱膻腥,巫亦飨甘浓。

乌巫互相利,不复两西东。

日日营巢窟,稍稍近房栊。

虽生八九子,谁辨其雌雄。

群雏又成长,众觜逞残凶。

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蚕虫。

岂无乘秋隼,羁绊委高墉。

但食乌残肉,无施搏击功。

亦有能言鹦,翅碧觜距红。

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

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

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

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

晓去先晨鼓,暮归后昏钟。

辛苦尘土间,飞啄禾黍丛。

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

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

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

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

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

胡然大觜乌,竟得天年终。

形式: 古风

和荅诗十首(其十)和分水岭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

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

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

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

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形式: 古风

和荅诗十首(其九)和古社

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

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

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誇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荅诗十首(其二)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