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东平王墓

一旅抗王师,东瀛首建基。

衣冠存故国,韬略慑东夷。

大海长鲸杳,荒坟石马欹。

云礽犹建节,圣代有恩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郑东平王的历史人物,其在抵御外敌、保卫国家方面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首句“一旅抗王师”直接点明了郑东平王以少胜多,抵抗强敌的壮举,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领导力。接着,“东瀛首建基”则暗示了他在东瀛(即日本)建立了稳固的基础,不仅巩固了边防,也显示了其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

“衣冠存故国”一句,表达了郑东平王对传统文化和国家传统的尊重与坚守,即使在艰苦的战斗中,也不忘传承和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韬略慑东夷”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高超技艺,成功地威慑了东方的敌人,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下半部分的描述转向了对郑东平王墓的追思。通过“大海长鲸杳”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郑东平王英魂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而“荒坟石马欹”则描绘出墓地的荒凉景象,以及岁月侵蚀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英雄事迹的逐渐被遗忘。

最后,“云礽犹建节,圣代有恩施”两句,既是对郑东平王后裔的肯定,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给予英雄及其家族恩惠的认可。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功臣的纪念,也蕴含了对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东平王生前事迹的回顾和对其墓地的哀悼,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和平稳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题五妃墓

薇蕨悲歌后,罗巾染血痕。

五人同毕命,一死足酬恩。

入地鸳鸯队,生天杜宇魂。

可怜环佩冷,荒冢易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雨后游竹溪寺题壁

雨气含凉暑气微,小南门外叩僧扉。

携樽有约同消夏,听磬无言共息机。

竹影环阶青欲滴,苔痕上壁翠成围。

蒲团枯坐清尘虑,禅榻茶烟兴不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嵌城东园小住

行行曲径经池北,隐隐名园指郭东。

篱角斜分邻竹绿,墙头高映野花红。

净锄蔓草培新笋,细引清泉灌晚菘。

我与子猷同好竹,入门宾主不曾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海东山长黄小石比部

海内经师位望尊,登龙我亦仰君门。

亲人叔度波千顷,好客陈遵酒一樽。

谈剑气豪肝胆露,论诗律细性情存。

道傍倾盖交如故,知己由来胜感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