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剡中作

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小船破浪过急流顺利通行,我高枕无忧轻声吟诗直到到达剡中。
与燕子并肩飞过草地心生怜爱,停下船桨独自饮酒模仿渔翁的模样。
波浪翻滚似乎撼动了长潭之上的明月,岸边的杨柳斜斜地牵拉着一路的清风。
我正打算乘坐木筏随波而去,只怕那仙境般的源头已远在星辰之东。

注释

截湾冲濑:突破弯曲的河湾和湍急的水流。
片帆:指小船。
通:顺利通过。
高枕:安心地躺着,比喻无忧无虑。
微吟:轻轻地吟诗。
掠草:从草地上掠过。
并飞:一起飞翔。
怜:怜爱,喜欢。
燕子:一种鸟类,常在空中敏捷飞行。
停桡:停下船桨。
独饮:独自饮酒。
学渔翁:模仿渔夫的样子。
波涛:波浪。
漫撼:仿佛摇动。
长潭月:长潭之上的月亮。
杨柳:柳树,常用于描绘河岸风景。
斜牵:斜斜地拉扯。
一岸风:沿岸的风。
便拟:正打算。
乘槎:乘坐木筏。
应去得:应该能够去。
仙源:仙境的源头。
直恐:只怕。
接星东:连接到星辰的东方,形容非常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截湾冲濑片帆通",画面开阔,波涛与帆船交错,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高枕微吟到剡中",诗人在这安逸的环境中轻声吟唱,直至日落时分,情调幽远。

"掠草并飞怜燕子"一句,通过对燕子的怜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细微之处的关注和温柔。"停桡独饮学渔翁",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独自品味生活,如同古代渔夫一般超然物外。

接下来的"波涛漫撼长潭月",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深远与梦幻色彩。"杨柳斜牵一岸风"则是用景物来烘托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微妙的自然之声。

最后两句"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路支使小池

广狭偶然非制定,犹将方寸像沧溟。

一泓春水无多浪,数尺晴天几个星。

露满玉盘当半夜,匣开金镜在中庭。

主人垂钓常来此,虽把鱼竿醉未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路支使小池

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

藓岸和纤草,松泉溅浅沙。

光含半床月,影入一枝花。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酬将作于少监

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

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僧院小泉井

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