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守端所作的《偈七首》中的第六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博大。
首句“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以“法眼藏”比喻佛法的深奥与广大,即便是千圣(众多圣贤)也无法完全理解或掌握。这句诗表达了佛法的神秘性和超越性。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一线”的比喻,暗示佛法如同一线之光,虽然微小却能照亮整个大唐大地,展现出佛法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这两句诗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佛法的力量与普遍性。须弥山代表佛法的崇高与伟大,落入大海则表示佛法无所不在,六月降霜则是强调佛法在任何时节都能带来清凉与智慧,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
最后,“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则点明了佛法的精妙之处。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这里的“法华”指代佛法的教义。诗人认为,佛法的教义深奥无比,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或讨论清楚,体现了佛法的不可言传和超凡脱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赞美了佛法的深邃与广泛影响力,同时也揭示了佛法难以言喻的神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