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别山寺的荒凉与静谧之景,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省。
首联“野寺残僧在,何名是别山。”开篇即点出别山寺的荒寂,残存的僧侣与这处名为别山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颔联“山花当户发,海鹤载云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山花在门前绽放,海鹤载着白云归来,构成一幅动与静结合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漫想长休粒,无能此闭关。”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无奈。他想象自己能够长久地脱离尘世的束缚,过上清静的生活,但现实却无法实现,只能在此闭门自守。
尾联“歇鞍颜有恧,尘集士袍殷。”诗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形象,面对尘世的纷扰,内心感到羞愧,士袍上的尘埃象征着世俗的污浊与诱惑。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自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别山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道德自律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