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丛榆落碎钿,蔓柳扑轻绵。
丽畹暗红雾,曲堤横翠烟。
嘉树正阴合,好禽新语圆。
东窗日已满,犹托隐囊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丛榆落碎钿,蔓柳扑轻绵。"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树木繁茂、花瓣飘落的景象。丛榆指的是小枝和叶子的积累,而“钿”是古代的一种装饰物,用来形容细碎的东西,这里用以比喻花瓣轻盈而细小。蔓柳即是长满了柔软的柳絮,扑轻绵则形容着柳絮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丽畹暗红雾,曲堤横翠烟。"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景色。“丽畹”指的是花园中的小径,“暗红雾”则是春天里花开时的氛围,给人一种朦胧美好的感觉。曲堤即弯曲的小路,而“横翠烟”则形容着春日里水边或山谷间弥漫的淡淡青烟,这些描写都让人感受到诗中所传递出的生机与和谐。
"嘉树正阴合,好禽新语圆。" 这两句则是对春天自然界声音的描绘。“嘉树”指的是茂密美丽的树木,而“正阴合”则形容着这些树木在春日阳光下形成的浓荫。好禽,即好听的声音,新语圆则是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唱,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环境。
"东窗日已满,犹托隐囊眠。"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室内生活的描写。“东窗”即面朝东边的窗户,而“日已满”则是说阳光已经充盈地照进屋内。“犹托隐囊眠”则形容着诗人还在悠闲地享受睡眠中的安适,犹托即尚且,隐囊指的是床褥,这里用以比喻舒适的休息环境。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和室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以及他悠闲自得的情怀。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
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
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号。
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缭绕度回塘,纡馀转短墙。
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
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
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