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其三)

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翻译

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花朵静静地不开口,只是对着人微笑。
花儿与人有约定,人怜惜花儿的娇弱,它们的憔悴就像人的忧愁一样多。
听说那重重院门内寂静无声,愁绪如露水在夜色中低泣,烟雾般缭绕。
要断绝这无尽的思念,除非明亮的月亮,能照亮花枝,带走这份哀愁。

注释

芳春:美好的春天。
花不语:花朵默默无言。
人怜花病:人怜惜花朵的病态。
愁不尽:无穷无尽的忧愁。

鉴赏

这首宋词《雨中花令(其三)》是程垓所作,描绘了春天过去后花儿凋零的场景。"卷地芳春都过了",开篇即渲染出春光已逝的寂寥气氛。接下来的"花不语、对人含笑",通过拟人手法,写出花朵虽无声却以含笑的姿态表达哀婉之情,暗示了花儿的凋零和人的感伤。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进一步将花与人的情感交融,花儿的憔悴与人的消瘦形成对照,表达了人因花而生的怜惜和自身的孤独。"闻道重门深悄悄",透露出主人公身处深宅大院,孤独无依,加重了愁绪。

"愁不尽、露啼烟袅",运用拟声和比喻,将露水如泣、烟雾缭绕的景象与愁绪相融,形象生动。最后三句"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借明月寓意对远方或故人的深深思念,只有月光照亮花枝,才能稍稍慰藉这无尽的相思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花写人,以人寓情,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春去花落的感慨以及人生的孤寂与相思。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令(其一)

闻说海棠开尽了。怎生得、夜来一笑。

颦绿枝头,落红点里,问有愁多少。

小园闭门春悄悄。禁不得、瘦腰如袅。

豆蔻浓时,酴醾香处,试把菱花照。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宝林岩畔凌云路。记藉草、寻梅去。

咏绿书红知几度。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别后谁吟倚楼句。

匀面照溪心已许。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二)

浓绿锁窗闲院静,照人明月团团。

夜长幽梦见伊难。瘦从香脸薄,愁到翠眉残。

只道花时容易见,如今花尽春阑。

画楼依旧五更寒。可怜红绣被,空记合时欢。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合江放舟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

高城不见水茫茫。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

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

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