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旅泊清淮夜,扁舟怯独行。
风钟半沦灭,水月共微明。
放逐甘吾道,栖遑念友生。
高歌视雄剑,不觉壮心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淮河畔旅泊时的孤独与感慨。首联“旅泊清淮夜,扁舟怯独行”写出了诗人夜晚孤身一人乘坐小船在清静的淮河上航行的场景,表现了旅途的寂寞和对未知的畏惧。颔联“风钟半沦灭,水月共微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风中的钟声似乎已经消逝大半,只有微弱的月光与河水相伴,映照着诗人的心境。
颈联“放逐甘吾道,栖遑念友生”表达了诗人面对被放逐的命运,虽感无奈却也甘之如饴,心中仍挂念着远方的朋友。尾联“高歌视雄剑,不觉壮心惊”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以豪迈的歌声面对手中的长剑,内心激荡,壮志未酬的感慨油然而生,不禁让人心中为之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豪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不详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日出沙垠白,潮回岛岸悬。
柳春轻袅袅,竹雨净娟娟。
地僻多幽事,官閒足晏眠。
真成叔夜懒,更奥子云玄。
念汝词林彦,时清兴不疏。
讲筵回大道,直馆校残书。
台候神仙上,鸾仪梦寐馀。
岷江东入海,何处觅双鱼。
桃岸明深火,鸥沙落细云。
雨晴春富丽,江涨路支分。
轩冕终何事,丘园有故群。
远游仍素食,意绪日纷纷。
官事催行役,无由暂取间。
沿江三月路,全蜀万重山。
道拙文章外,颜摧旅寓间。
不知王子赣,何日出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