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二

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

征马长思青海北,胡笳夜听陇山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翻译

北风吹动树叶标志着雁门关的秋天,战争的烟尘让边防堡垒昏暗无光。
出征的战马常常思念青海以北的家乡,夜晚时分在陇山头常听到胡笳的悲凉乐音。

注释

朔风:北风。
叶:树叶。
雁门:雁门关,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关隘。
秋:秋天。
万里:形容范围极广。
烟尘:战争产生的烟雾和尘土,这里指战争。
昏:使……变得昏暗。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征马:出征的战马,代指战士。
长思:长时间思念。
青海北:青海湖以北,泛指边疆地区。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夜听:在夜晚聆听。
陇山头:陇山地区,位于现今中国西北,此处代指边疆。

鉴赏

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的画面。"朔风"指的是北方边疆的冷风,它象征着边塞的苍凉与肃杀。"雁门"是古代指代边关之地,"吹叶"则形容这股冷风带来的萧瑟气氛。"万里烟尘昏戍楼"中,“万里”强调了边疆的辽阔与遥远,而“烟尘”暗示着战乱与动荡,"昏戍楼"则是边塞城堡在迷雾中的模糊轮廓,表达了一种边关战事连绵不断的历史沉重感。

征马长思青海北,胡笳夜听陇山头。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对远方的怀念与边塞生活的哀愁。"征马"即是军中用来传递消息或进行侦察的快马,而“长思”则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北方——青海地区的深切思念。"胡笳夜听陇山头"中的“胡笳”指的是边塞军营中用于号令和警戒的乐器,"夜听"则是夜晚聆听这悲凉的声音,而"陇山头"则是古代秦、晋等地的别称,这里的"头"暗示着高峻的山峰。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边塞生活中的孤独与悲怆,以及诗人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情感,并且通过征马和胡笳的声音,深化了边塞生活的孤寂与哀愁。整体情绪沉郁而又蕴含着无尽的思念,是一首充满了边塞特色的抒情诗篇。

收录诗词(646)

不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三

开箧泪沾襦,见君前日书。

夜台空寂寞,犹见紫云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杂曲歌辞(其一)浣沙女

南陌春风早,东邻去日斜。

千花开瑞锦,香扑美人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杂曲歌辞(其一)镇西

天边物色更无春,祗有羊群与马群。

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杂曲歌辞(其二)镇西

岁去年来拜圣朝,更无山阙对溪桥。

九门杨柳浑无半,犹自千条与万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