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真西山赴召

一朝三命下金銮,独有先生出处难。

学术颜曾千载上,行藏吕范二公间。

莫言一木难支厦,须向中流力障澜。

爱助盖为天下计,丈夫心事颇相关。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一日之内多次被召见金銮殿,唯独先生的出处让人费解。
先生的学问如同颜回、曾参那样千年罕见,行为和隐居选择在吕蒙、范蠡之间摇摆。
不要说一根木头难以支撑大厦,他要在动荡时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他爱护人民,是为了天下大计,一个大丈夫的心志与此紧密相连。

注释

一朝:一日之内。
三命:多次被召见。
金銮:宫殿名,代指朝廷。
出处:出仕或隐退的选择。
学术:学问。
颜曾:颜回、曾参,孔子弟子,以学问高深著称。
千载:千年。
行藏:行为和隐居。
吕范:吕蒙、范蠡,古代贤臣,善于治国。
一木:比喻个人力量。
厦:大厦,比喻国家或事业。
中流:河流中心,比喻关键时刻。
力障澜:阻挡波涛,比喻稳定局面。
爱助:爱护帮助。
天下计:天下大计。
丈夫:大丈夫,指有担当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送真西山赴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送别一位被朝廷征召的朋友或学者。在古代中国,一朝三命,即指皇帝三次下诏书,这里暗示着朝廷对这位人物的重视和急迫。

“独有先生出处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先生能够得到朝廷认可而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感慨于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与挑战。"学术颜曾千载上"指的是颜回,孔子的弟子,以至诚至孝著称,被后世尊为圣人,诗中提及颜回是为了赞美这位被召之人的学问深厚。

“行藏吕范二公间”则将这位先生的品德和学识比喻为吕望、范仲淹两位历史上的贤臣,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极具盛名的人物,体现了诗人对其才能与品格的高度评价。

“莫言一木难支厦”意在鼓励这位先生,即使是单独的一棵树(比喻独立一人)也能支撑起大屋(比喻承担重任),而“须向中流力障澜”则是在劝慰他即便遇到困难,也要勇往直前,像激流中坚持方向的船只一样。

最后两句,“爱助盖为天下计,丈夫心事颇相关”,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生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他视先生能够在朝廷中施展才华,为天下大计出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朋友前程的牵挂与支持。

整首诗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被召之人的高度赞赏和不舍,更透露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在政治舞台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种送别的形式,王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学问的珍视。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送莆守赵孟坚汝固司舶温陵

君不见有唐元结守舂陵,湘湖一道盗纵横。

独元所治一无犯,镇抚孤垒如金城。

又不见祁公曾作乾州牧,移镇凤翔何迅速。

两州之民境上争,先把州麾后钧轴。

使君来莆全似元,精明旗帜张辕门。

威风惠雨相劘拂,鼠辈不敢闯吾藩。

使君去莆仍似杜,截镫遮留喧道路。

吾莆赤子方有依,泉何为者争吾父。

我将软语劳莆人,此地幸与泉为邻。

刁斗相闻邹近鲁,瘠肥不比越视秦。

使君风采压人望,莆亦倚泉为保障。

渠魁缚致藁街前,四野腥膻行涤荡。

长淮以北多风埃,社稷正倚经纶才。

出平西贼入衮绣,一韩一范何人哉。

书生自顾老无力,不能从公取俘馘。

愿将诗颂纪中兴,浓墨大字书浯石。

形式: 古风

送黄同年京甫必昌赴广西提干二首(其二)

君过羊城见菊坡,先生不出意如何。

蜀嘘淮沸人挺乱,京火郊雷天荐瘥。

石介不亲逢庆历,龟山何策救宣和。

狂生忧国头如雪,送客无悰作好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四)

尺一催归白玉京,浮云偏妒月华明。

凤凰远举弋何慕,鶗鴂争鸣草不馨。

馆列翘才难致仕,杖携灵寿莫扶倾。

重瞳不见贾山久,犹驾轺车作德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三)

金华重席被恩荣,兰省还持多士衡。

善类适然相牴啎,诸公可是费调停。

自从阵脚一摇动,堪叹棋枰几变更。

紫帽清源人刮目,朱轓炯炯见郎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