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同年京甫必昌赴广西提干二首(其二)

君过羊城见菊坡,先生不出意如何。

蜀嘘淮沸人挺乱,京火郊雷天荐瘥。

石介不亲逢庆历,龟山何策救宣和。

狂生忧国头如雪,送客无悰作好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您路过羊城(广州)见到菊花坡,先生没有出来,情况会怎样呢?
四川和淮河流域战乱频发,京城郊区雷声滚滚,仿佛上天也在祈求平息灾难。
石介没有亲身经历庆历(北宋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龟山(指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有什么办法能拯救宣和(宋徽宗年号)时期的困局?
那个狂放的书生忧虑国家,头发都白了,送别客人时心情抑郁,只能勉强唱出一首悲凉的歌。

注释

羊城:古称广州,这里指代广州地区。
菊坡: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暗指某位有菊花般品格的人。
蜀嘘淮沸:形容四川和淮河流域战事纷扰。
京火郊雷:京城郊区的战火与雷声,象征战乱。
石介: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此处借指有影响力的人物。
庆历:北宋仁宗年号,指代政治变革时期。
龟山:黄庭坚的号,这里代指黄庭坚。
宣和:宋徽宗年号,北宋末期。
狂生:指性格豪放、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头如雪:形容头发花白,暗示岁月流逝和忧心忡忡。
悰:心情,心境。
好歌:在困境中勉强唱出的歌曲,表达哀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送黄同年京甫必昌赴广西提干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及忧国忧民之心的诗句。

“君过羊城见菊坡,先生不出意如何。” 这两句是说当朋友途经羊城时,看到菊花盛开,却想起不能与先生共赏,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一种美好事物难以共享的遗憾。

“蜀嘘淮沸人挺乱,京火郊雷天荐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蜀”指的是四川地区,“嘘”和“淮沸”都是形容声响的词汇,这里暗示着战争的声音;“人挺乱”表达了民众的混乱与恐慌;“京火”则可能是指战乱中的焚烧,“郊雷天荐瘥”则是在形容一种灾难连绵不断的情景。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深感忧虑。

“石介不亲逢庆历,龟山何策救宣和。” 这两句中,“石介”可能是指某个隐居之士,不与世事沾染;而“逢庆历”则可能是一个时期的代称,暗示着诗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龟山”可能是地名,而“何策救宣和”则是在询问在这样动荡的时代中,有什么良策可以挽救国家与民众。

“狂生忧国头如雪,送客无悰作好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狂生”自指诗人本身,而“忧国头如雪”则是形容诗人的白发象征着他的忧心和年龄;“送客无悰作好歌”则是在表达诗人即使在朋友离别时,也不忘记创作出美好的诗句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民众安危以及个人友情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传达这些深刻的情感和理想。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四)

尺一催归白玉京,浮云偏妒月华明。

凤凰远举弋何慕,鶗鴂争鸣草不馨。

馆列翘才难致仕,杖携灵寿莫扶倾。

重瞳不见贾山久,犹驾轺车作德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三)

金华重席被恩荣,兰省还持多士衡。

善类适然相牴啎,诸公可是费调停。

自从阵脚一摇动,堪叹棋枰几变更。

紫帽清源人刮目,朱轓炯炯见郎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二)

剡曲莲池彻底清,即驰隽轨上蓬瀛。

抽黄媲白羞时学,渍墨磨丹勘旧经。

彤陛奏言殚荩直,玉皇动色赏忠精。

胸中列宿舒芒耀,藜火光分太乙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黄殿讲成父赴广东漕四首(其一)

闽州长者旧家声,德厚流光产俊英。

火玉精神充户牖,国兰誉谞播炉亭。

临轩初试董晁策,抗对专寻濂洛盟。

胪句一传喑万马,祥云五色捧魁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