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漏琼侵钿琯,正依依、梦别小坊幽院。

熏衣练香软,掩金蝉组帐,密灯慵剪。

翠尊自暖,未相思、柔肠寸断。

恨雁翎不寄,云笺十二,碧城天远。

葱茜螺心睡髻,凤眼横钗,赋情难遣。

乌丝泪满,诗写在,旧团扇。

算啼鹃枝上,烘愁澹月,曾识秋娘半面。

看今宵,两处凭栏,是谁病惯。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鉴赏

这首《瑞鹤仙》是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离愁的感慨。

词的开篇“漏琼侵钿琯”,以“漏”字点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时光的无情。“琼”、“钿琯”则营造出一种华美的氛围,但这种美却伴随着“梦别”的哀伤,暗示了主人公与某人或某地的离别之痛。接下来的“梦别小坊幽院”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与哀愁的场景之中。

“熏衣练香软,掩金蝉组帐,密灯慵剪”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衣物的香气、精致的帐幔、昏暗的灯光,这些日常细节无不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特别是“密灯慵剪”一句,既表现了主人公的懒散,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疲惫与无力。

“翠尊自暖,未相思、柔肠寸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酒杯中的温暖似乎成了唯一的慰藉,但内心深处的思念与痛苦却如同刀割般难以承受。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恨雁翎不寄,云笺十二,碧城天远”几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雁翎无法传递书信,云笺虽多却无法跨越遥远的距离,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距离的深刻揭示。

“葱茜螺心睡髻,凤眼横钗,赋情难遣”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的外在装扮与内在情感的冲突。螺心睡髻、凤眼横钗,这些美丽的装饰与内心的忧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乌丝泪满,诗写在,旧团扇”几句,通过具体的物品(旧团扇)来寄托情感,乌丝上的泪水与诗行,不仅记录了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也成为了她情感的载体。旧团扇在这里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时光与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算啼鹃枝上,烘愁澹月,曾识秋娘半面”几句,通过啼鹃与淡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与哀愁的氛围。啼鹃的叫声与淡月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而“曾识秋娘半面”则暗示了主人公曾经拥有的美好记忆,如今却只能在梦中追寻。

“看今宵,两处凭栏,是谁病惯”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今夜,无论是谁,在何处凭栏远眺,都难免会因思念而感到病态般的痛苦。这一句不仅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与痛苦,也暗示了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瑞鹤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离愁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词作。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恋绣衾

漏残酒醒灯半昏,被池寒,檀篆自熏。

想月转,墙西角,悄无人,愁过夜分。

揉蓝帕子余香在,怕如今,添了泪痕。

梦不到,梨花院,任东风,吹作碎云。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风入松二首(其一)

垂杨丝雨小窗前,湿粉坠香绵。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

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二首(其二)

生香吹散锦熏笼,门掩绿阴中。

筹花斗草年年事,今年怎、事事疏慵。

桃叶轻随逝水,柳枝瘦舞迥风。

月明应笑画堂空,小阁睡娃僮。

新愁隔断相思路,湘罗揾、难寄啼红。

不恨寻春较晚,可怜俱是飞蓬。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南浦二首(其一)

春水涨溪,浑是濛濛,昨夜杨花吹遍。

走马问章台,长堤外,和雨和烟一片。

纤腰自舞,料应未识相思怨。

可惜笑桃人别后,孤负年年青眼。

怪他眠起无端,好光阴都付,小莺雏燕。

不向陌头看,怎知我,近日魂销肠断。

丝丝缕缕,几时系得东风转。

且去西泠桥畔等,万一舣船重见。

形式: 词牌: 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