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

朝辞黄阁谢君王,暮向成都问草堂。

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

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其二)》。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即将退休归隐的老臣的深情送别与赞美。

首句“朝辞黄阁谢君王”,以“朝辞”点明送别的场景发生在清晨,黄阁象征朝廷,君王则代表皇帝,表达出老臣在告别朝廷、辞别君主时的庄重与不舍。次句“暮向成都问草堂”,转而描述老臣将前往的归隐之地——成都的草堂,暗含对其晚年生活宁静安逸的期待与祝愿。

接着,“璇毂亲扶尧日月,云章曾补舜衣裳”两句,运用典故,以古代圣君贤相的象征手法,赞扬老臣过去在朝中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仿佛他亲自扶持着古代帝王的日月星辰,修补过先贤的云章,极尽赞誉之能事。

“由来道大难为用,此日功成且退藏”则是对老臣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的肯定与理解,表达了对老臣智慧与境界的高度认可。最后一句“满地落花春梦醒,濯清亭上听沧浪”,以自然景象比喻,春梦醒来,象征着老臣告别官场,回归自然;濯清亭上听沧浪,则是老臣在清静之地聆听自然之声,享受闲适生活的写照,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老臣归隐生活的美好想象与赞美,既表达了对老臣过去功绩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戴时重佥宪之蜀

剑南旌旆拂重关,新系台衔旧法官。

此去筹边知有略,于今治蜀却须宽。

高怀雅称江山壮,圣代休歌道路难。

万里桥东明月上,定应回首忆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姚太仆思永致仕进秩光禄少卿

圣君应惜侍臣还,特与卿阶宠退閒。

馀泽犹堪贲桑梓,散衔聊复领溪山。

向来马署宁须问,此去鸿飞不可攀。

莫道先生总忘世,凤毛今在紫宸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秦茂功出按江右(其一)

春风四牡正骎骎,一道咨诹属使君。

肯惜輶车驰坂道,还应玉节动星文。

持舆见说能将母,舍爵何妨自策勋。

圣代优贤兼禄养,不烦回首惜孤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秦茂功出按江右(其二)

大江西下号繁雄,宣察遥烦绣斧公。

斥壤须怜新喋血,远人应识旧乘骢。

一时风节埋轮上,千里江山揽辔中。

珍重咨询臣子事,愿将民隐达宸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