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茂功出按江右(其二)

大江西下号繁雄,宣察遥烦绣斧公。

斥壤须怜新喋血,远人应识旧乘骢。

一时风节埋轮上,千里江山揽辔中。

珍重咨询臣子事,愿将民隐达宸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秦茂功出按江右(其二)》。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员秦茂功出巡江右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深切关怀与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首联“大江西下号繁雄,宣察遥烦绣斧公”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人物身份,大江之南,繁盛雄伟之地,秦茂功作为官员,肩负着深入考察、治理地方的重任,形象地描绘了他出巡的庄严与重要性。

颔联“斥壤须怜新喋血,远人应识旧乘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地方动荡与民众疾苦的关切。斥壤,荒凉之地;新喋血,指近期发生的流血事件;远人,远方的百姓;旧乘骢,指秦茂功过去巡视时乘坐的骢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新旧场景,强调了秦茂功对地方安宁与民生福祉的重视。

颈联“一时风节埋轮上,千里江山揽辔中”则赞美了秦茂功在治理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风节,指人的气节与操守;埋轮,古代官员出行时,会在车轮上放置木块以示不轻易改变行程的决心;揽辔,指紧握缰绳,控制马匹,比喻掌握权力或治理国家。这两句诗赞扬了秦茂功在关键时刻坚守原则、勇担责任的精神,以及他在广阔地域内有效治理的才能。

尾联“珍重咨询臣子事,愿将民隐达宸聪”表达了诗人对秦茂功的期望与祝福。珍重咨询,意为重视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臣子事,指治理国家的具体事务;民隐,指民间的疾苦与问题;宸聪,皇帝的听闻。这句诗寄寓了诗人希望秦茂功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关注民生,将民众的疾苦传达给最高统治者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茂功出巡江右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官员在治理地方时的职责与担当,以及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文徵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追送石潭宗伯次归舟喜雨韵

宦情牢落澹于秋,归兴萧然一钓舟。

雨露难忘天地德,江湖还系庙廊忧。

古来兴废非人力,君子行藏与道谋。

满目青山天万里,烟波浩荡没轻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其一)

拜章伏阁举伦彝,耿耿忠言动赤墀。

名义千年元自重,礼文一代敢谁私。

直躬自古难忘蹇,了事知公不是痴。

去去保釐非远谪,未须惆怅续骚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其二)

何人发难干伦纪,有客输忠翼圣明。

礼重乾坤那可易,事干名教得无争。

百年富贵浮云淡,万里江湖白发生。

李白从来多感慨,凤凰台上望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

曾持绣斧事澄清,暂辍班行佐尹京。

总为希仁能镇物,况来唐介有先声。

万年宫阙瞻丰镐,六代江山入宰衡。

去去望之非久外,安排台鼎望功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