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上方寺与故人饮别

我来上方十载前,桃花娇杀春风怜。

酒尊清于蜀井泉,弹丝品竹集四筵。

我来上方十载后,秋霜白尽门前柳。

当年故人不半席,杯中白发多于酒。

故人故人复故人,何为日夜翻作新。

感此令人肠欲断,芜城之赋增酸辛。

博山炉中爇沈水,琪花片片微风起。

山花为我随意绿,山鸟从渠尽情语。

隋帝宫前酒旆多,吴公台下生寒波。

生憎紫燕辞条去,尚有流莺断续歌。

长年且勿解维开,再与诸君覆几杯。

看余功成揖人主,双期赤松黄石来。

不学麻姑典仙职,三浅海波方一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的《再游上方寺与故人饮别》。全诗以诗人再次游览上方寺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游寺时的不同景象和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我来上方十载前”引入主题,点明了时间跨度,随后描绘了十年前桃花盛开、春风拂面的美好景象,以及与友人在宴席上饮酒弹琴的欢乐场景。接着,“我来上方十载后”转折,描述了十年后的景象——门前柳树被秋霜染白,昔日的故人已大半不在,杯中的白发比酒还多,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故人故人复故人,何为日夜翻作新”一句,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时间无情的感慨。接下来,“感此令人肠欲断,芜城之赋增酸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历史的沧桑感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上方寺周围的环境,如博山炉中燃烧的香烟、山花随意的绿色、山鸟自由的鸣叫,以及隋帝宫前酒旗飘扬、吴公台下的寒波,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些景物不仅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长年且勿解维开,再与诸君覆几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预示着未来的重逢。而“看余功成揖人主,双期赤松黄石来”则寄托了对功成名就、与隐士共赏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158)

沈一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歌行

古人贵清贫,今人贵邪赢。

夜蛾赴烈火,不悟飞鸿情。

飞鸿逝云端,一去如跳丸。

谁能攀其翼,百鸟方心寒。

忧从中心来,外物安能宽。

鶗鴂拾瑶草,众芳收其欢。

我今放歌君试听,天地为余总愁病。

东邻瑶轸既有情,西海明珠岂无胫。

何处脩篁不受炎,何处贞松自然劲。

绕朝敢谓秦无人,乐毅遂称臣不佞。

凄云已堕中庭阴,促织空为床下吟。

穆生醴酒我当去,季布髡钳君自任。

愿以不肖躯,长托无为国。

生为白日光,死作青山色。

清泉可以入叵罗,红蕖不劣于娇娥。

竹叶饮时桃叶劝,柘枝舞处柳枝歌。

白眼向天天不怒,悠悠万事如予何。

形式: 古风

送临淮侯李惟寅守南都

君侯岐阳王子孙,家之哲嗣国宝臣。

黄符三略世所授,素业一家心更亲。

双霓夜渡石头渚,佩刀跃出作人语。

试看远近桑麻中,尽是先王血驹所。

昔年组练留残红,此日歌谣落照中。

分命保釐黄纸重,古来周召并称公。

形式: 古风

金台怀古

燕台昔日亡蓟丘,燕郊骏马无人收。

一朝买得黄金骨,台前万骑皆骅骝。

古来君臣不易得,老死英雄难物色。

眼前忘却乐毅功,后世安知郭生力。

九日易水萧萧寒,行人褰裳欲渡难。

一时羽声尽销歇,犹有怒发能冲冠。

至今都人好奇节,白日街心落红雪。

可怜昭王墓上树,一轮光彩悬明月。

形式: 古风

江头春

江南春风丽如绮,十万人家种桃李。

莺声巧弄管弦新,燕子平行一江水。

当时唤汝作玉人,悔不唤作江头春。

江头春会年年到,玉人何处流光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