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思六首(其一)

江山郁幽思,静止有天光。

宛然褰薄帷,明月照我床。

蟋蟀鸣孤根,鸿雁颃飞霜。

惄惄动羁衷,耿耿发清狂。

有万来无端,百折萦回肠。

晤言且伏枕,一寐成两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幽思六首(其一)》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幽邃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思绪万千、情感激荡的世界。

首句“江山郁幽思”,开篇即以“郁”字点出江山的沉静与深邃,引出诗人内心的幽思。接着“静止有天光”,在静谧中透露出一丝光明,象征着希望与宁静并存。诗人仿佛拉开轻薄的帷幕,让明亮的月光照进内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宛然褰薄帷,明月照我床。”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拉开帷幕比作揭开心灵的迷雾,明月则象征着心灵的光明与指引。月光洒在床前,不仅照亮了物理空间,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世界。

接下来,“蟋蟀鸣孤根,鸿雁颃飞霜。”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蟋蟀的鸣叫和鸿雁的飞翔,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它们在寒冷的霜天中显得格外孤独与坚韧。

“惄惄动羁衷,耿耿发清狂。”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激昂。忧愁如同难以抑制的情感波澜,而激昂则是对生命与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深刻。

“有万来无端,百折萦回肠。”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思绪的纷繁复杂,如同千丝万缕的思绪在心中盘旋,既展现了思想的深度,也体现了情感的细腻。

最后,“晤言且伏枕,一寐成两忘。”诗人选择沉默与休息,试图在梦中寻求解脱与平静。这一句既是对前面情绪的总结,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幽思六首(其二)

鸾凰翥丹霜,尺鴳抢枯株。

知止各翱翔,卑高一何殊。

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

鸤鸠不为巢,亦自有所居。

伟哉衡门士,高卧一束书。

曲肱有馀乐,不用长者车。

形式: 古风

幽思六首(其三)

濯缨厌世尘,入海求夜光。

贝阙涵珠宫,异色森绮芒。

采采满怀袖,驾龙登扶桑。

赤乌惊上天,火曜舒乾阳。

回视乃瓦砾,自愧空奔忙。

书生莫谩愚,敝帚安足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幽思六首(其四)

有物莫不由,万古长安道。

区区往来者,总向尘中老。

年年雨洒清,日日风驱扫。

行人竟无迹,涸辙生秋草。

我欲谢帝阍,离居事幽讨。

束载无良辰,几回问苍昊。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幽思六首(其五)

藏舟泰山巅,偶值怀襄流。

忽从归墟东,直向西海头。

洗日复濯月,光抱空中楼。

扶疏散青红,异气缠九州。

忽焉阁寒沙,伫立令人愁。

明朝早潮来,欲住不得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