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其一)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同金兰般的情谊,同心相知最欢愉。
石田遭受严寒霜冻,想到这万物凋零。
蚕丝抽出茧来,倾听愤怒的话语。
竹马不再属于少年,美人怕青春不再。
葫芦挂在鲁东人家,如今你我天各一方。
肥沃的土地等待阳光,生机瞬间显现。
革制之物难以扩展,士人受逼迫而厌恶低俗。
树木无松柏坚韧,蝎子藏身于蝼蚁窝中。

注释

金兰:比喻亲密的朋友关系。
同心:心意相同,指友情深厚。
石田:坚硬的田地。
清霜:寒冷的霜冻。
百草腓:形容草木枯萎。
丝看:观察蚕丝。
愤悱:形容内心不满或悲愤。
竹马:儿童游戏时骑的竹竿做的马。
妙龄:美好的青春年华。
匏:葫芦。
鲁东家:鲁国东部的人家,代指远方。
阳瘅:温暖的阳光。
革薄:薄弱的皮革。
士迫:士人受逼迫。
蝼蚁托:比喻微不足道的栖身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其一)》。诗中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以金兰比喻亲密无间的友情,强调知己难得的快乐。"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通过描绘石田受霜的景象,寓言岁月催人老,感叹时光易逝。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借丝线煮茧的生动画面,比喻人生的艰难和内心的苦闷。"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以儿时游戏与美人迟暮相对比,暗示青春不再,岁月无情。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表达了对朋友远在他乡的牵挂。"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土壤等待阳光的滋养,比喻友情需要时间和关怀来培养。"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暗示世态炎凉,人情势利。

最后两句"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以树木无坚韧之心和蝎子寄身蝼蚁作结,寓意人要有高尚品格,不随波逐流。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上马

上马笑属君,归期在十日。

来时草白芽,归时青郁郁。

来嗔马蹄急,归嗔马蹄缓。

人心自如此,马蹄终不变。

形式: 古风

与子真诸人饮求仁不与作怨诗因戏答

结习徐看荡劫灰,天花从自落空阶。

似闻满室唯澄水,投砾何因出定来。

形式: 七言绝句

与李文叔夜谈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形式: 古风

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

先辈观涛沧海口,长啸横槎拂牛斗。

野人醉著梦游天,九门历尽惊复还。

嘈嘈广乐犹盈耳,出门依旧重人间。

不知先辈今何往,仙标玉骨天应赏。

千里东归暮景清,桑麻暗地日衔城。

黄金宫阙初回望,青草恩袍偶自荣。

归来浣濯亲甘旨,却叹京尘误游子。

家人饭黍慰辛勤,邻媪壶浆佐欢喜。

君不见冯驩一剑星阑干,短歌慷慨不堪弹。

男儿得意贵颖脱,功名有分劳跻攀。

折腰正为五斗米,得饱约君寻故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