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十三)陈平章即席赋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

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

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

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

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水调歌头·其二十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作于宋末元初之交,作者刘辰翁借用“二星”、“群英”等意象,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开篇“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诗人在夜晚仰望着两颗星辰,以及天上的众多繁星,这不仅是对宇宙之美的描绘,也象征着作者对于理想与精神追求的向往。接下来的“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则是诗人自述其老态龙钟、头戴黑帽的情形,以及古槐树中传来的一阵清风,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的高洁与超脱。

然而,“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一句,却突然拉回视角到现实生活中,表明即便是在高远的精神世界里,也难以避免现实生活的触碰。而“坐觉孟公惊”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惊叹。

后半部分的“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心境和对酒宴的态度,以及对物质享乐的不再执着。而“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隐含着对往事的回忆与怀念。

最末尾的“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几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五)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

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

娇颤须扶未稳,腰袅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

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

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

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

重见为低诉,馀恨更匆匆。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寿詹天游

鹤会正阳后,又为此公来。

向时圯上,不似魁梧出尘埃。

少日河东赋手,醉里新丰对草,谈笑上金台。

太子少灵气,马客岂仙才。紫貂裘,骇犀剑,鹦鹉杯。

龙涎沈水是浅,薄命有人猜。

闻说老仙清健,想见风姿皓伟,天语快行催。

凫舄看双去,槐第似亲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其十七)

百千孙子子,八十老翁翁。

人间天下清福,阅世苦难同。

谁叹东门猎倦,谁笑南阳舞罢,万事五更钟。

但愿人长久,聊复进杯中。故侯瓜,丞相柏,大夫松。

诸公健者安在,春梦转头空。

可笑先生无病,病在枕流漱石,福至自然通。

聋者固多笑,一笑更治聋。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谢和溪园来寿

夫子惠收我,谓我古心徒。

闲居有客无酒,有酒又无鱼。

报道犀兵远坠,问讯陈人何似,陈似隔年萸。

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白雪歌,丹元赞,赫蹄书。

洪崖何自过我,便作授经图。

教我天根骑月,规我扶摇去意,餐我白芝符。

从此须溪里,更著赤松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