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见寄三首(其三)

除却吟诗总是尘,道人应笑可怜人。

固知参请能成佛,未到升腾且咽津。

村落风烟常似腊,禅房灯火已如春。

会须随例餐䭔子,聊借明窗暂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和友人见寄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寄赠的诗篇的感慨。首句“除却吟诗总是尘”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己除了吟诗之外,其他事情都如同尘土一般不值一提,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接着,“道人应笑可怜人”一句,诗人似乎在说给道人听,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道人的认可或理解,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固知参请能成佛,未到升腾且咽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佛之路的理解与追求。他相信通过参悟佛法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但目前还未达到那种高度,只能暂时满足于内心的平静与修行。这里既有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也隐含着对自身修为的谦逊态度。

后半部分“村落风烟常似腊,禅房灯火已如春”描绘了一幅冬日村落与禅房内春意盎然的对比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转变与成长。即使外界环境寒冷如冬日,但在禅房内,心灵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最后,“会须随例餐䭔子,聊借明窗暂作邻”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够像其他僧侣一样,遵循规矩生活,同时期待与友人共享学习与修行的空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共同进步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对友情、对修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旧怀二首(其一)

陈迹回头似梦馀,花应长好但人无。

诗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谁倾饭一盂。

流落丹青惊始见,形容笔墨竟难图。

公孙自是天同派,漫托周人载硕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旧怀二首(其二)

花存人往祗天知,目暗心摇却自疑。

尚想汉庭传诏令,如登鲁庙见樽彝。

一时鹦鹉娱宾赋,百世甘棠美召诗。

安得残春逢海上,尽须衰泪洒新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人入馆阁

天禄峥嵘北斗齐,享穷人欲去无梯。

自非终贾名偏重,祇恐蓬瀛到却迷。

铅椠异时森杞梓,功名他日看虹蜺。

中朝若问姑溪老,但道摧颓一木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邂逅故人(其一)

湖山胜处得君家,怀祖曾于膝上誇。

不见多年应宦远,相逢何事却天涯。

朱弦无复来湘水,骏骨分明产渥洼。

闻道贤劳多野处,新醅聊寄傲霜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