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和友人见寄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寄赠的诗篇的感慨。首句“除却吟诗总是尘”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己除了吟诗之外,其他事情都如同尘土一般不值一提,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接着,“道人应笑可怜人”一句,诗人似乎在说给道人听,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道人的认可或理解,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固知参请能成佛,未到升腾且咽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佛之路的理解与追求。他相信通过参悟佛法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但目前还未达到那种高度,只能暂时满足于内心的平静与修行。这里既有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也隐含着对自身修为的谦逊态度。
后半部分“村落风烟常似腊,禅房灯火已如春”描绘了一幅冬日村落与禅房内春意盎然的对比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转变与成长。即使外界环境寒冷如冬日,但在禅房内,心灵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最后,“会须随例餐䭔子,聊借明窗暂作邻”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够像其他僧侣一样,遵循规矩生活,同时期待与友人共享学习与修行的空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共同进步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对友情、对修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