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书鱼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

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

年年当盛夏,㬠了却如初。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它的形状像鱼,内心却爱蛀书。
平时藏在箱笼中,从未涉足世间江湖。
它带来千般祸害,说到烹煮却无所畏惧。
每年到了夏天最盛时,破坏依旧如最初一般。

注释

形状:外貌特征。
类于:类似。
鱼:比喻。
其心:指代不明的主体。
好蠹书:喜好蛀蚀书籍。
居常:平时。
游箧笥:在箱笼中游走。
未始:从未。
江湖:这里指现实世界。
为害:造成危害。
千般:各种各样的。
言烹:说到烹煮。
一物无:对任何事物都不怕。
年年:每年。
盛夏:夏季最热的时候。
㬠了:形容破坏严重。
如初:像最初一样。

鉴赏

这首诗名为《蠹书鱼》,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以"形状类于鱼"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书籍蛀虫,它外表像鱼,但实际上对书本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其心好蠹书",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这种虫子对书籍的偏好和危害。它常常藏匿于书箱之中,而非在江河湖海中生活,暗示了它的生活环境与书籍紧密相连。

接下来的诗句"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进一步强调了蠹书鱼的危害之多,尽管人们可能会想到用烹饪的方式来消灭它,但诗人却说从未听说有人真的这样做。最后两句"年年当盛夏,㬠了却如初",寓意这种虫害无论经历多少个夏天,只要书籍不除,它就会年复一年地重现,始终无法根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蠹书鱼的形象,揭示了书籍保护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知识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一言感人

为女不嫁,为士不官,齐人一言,田子辞焉。

形式: 四言诗 押[先]韵

丁宁吟

人无忽略,事贵丁宁。忽略近薄,丁宁近诚。

形式: 四言诗

二说吟

治不变俗,教不易民。甘龙之说,亦或可循。

常人习俗,学者溺闻。商鞅之说,异乎所云。

形式: 四言诗

人事吟

人有去就,事无低昂;迹有疏密,人无较量。

能此四者,自然久长。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