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其四)碧涧

苍崖高郁盘,下有千仞倾。

当时捐佩侣,寄此琤琮声。

坐石风露晚,心与秋月明。

沧浪若可濯,勿负冠上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高峻的崖壁盘旋而上,下面深有千丈之险
那时告别了同伴,只留下佩玉碰撞的声音在此回荡
夜晚坐在石头上,感受清风和露水,心境如秋月般明亮
如果沧浪之水能洗净心灵,就不要辜负了头上的冠冕和垂下的丝带

注释

苍崖:高峻的崖壁。
千仞:极言深度,形容非常深。
捐佩侣:告别同伴,捐赠掉自己的佩饰。
琤琮声:形容玉石撞击的声音,象征着友情或怀念。
风露晚:夜晚的清风和露水。
心与秋月明:心境清澈如秋月。
沧浪:古代指长江下游一带的水,这里比喻洗涤心灵的清水。
冠上缨:头上的冠冕和垂下的丝带,象征着身份和荣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苍崖高耸,下临深渊。诗人在这座山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留下佩饰作为纪念,声音回荡于山谷之中。傍晚时分,坐在石上感受着风和露水的凉意,心境与秋夜的明月相通。

"沧浪若可濯"一句,诗人似乎在喻示人生如同过河,不必太过担忧,只需顺其自然。最后一句"勿负冠上缨"则是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因为世俗的荣辱而心绪牵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五松寺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扳一何苦,政坐爱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形式: 古风

五峰寺

五峰如五城,草树皆秀发。

人间白玉京,此土黄金刹。

长松荫步武,目改心已雪。

税鞅罢言归,前山写薇蕨。

形式: 古风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今复相遇于此前日偶过西邻不知尝辱车马承贶佳什次韵为谢

缚柴窄窄昼常关,剥啄髯参兴尽还。

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

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他时熟两难。

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

形式: 七言律诗

仆和蹈元莲竹之什意在誉竹于莲有投鼠之嫌明复知县有作姑两可之他日蹈元邀客置酒花下予不得无愧复用前韵以谢花云

蓝田官舍碧山里,南北红蕖照明水。

公馀唤客坐晚凉,不独桃源真避世。

举杯欲酌还自愁,退之惭花不御李。

却持卮酒起谢花,我亦前言聊一戏。

就令妩媚正不恶,更向郑公观所以。

世情好恶苦不常,富贵相亲贫贱弃。

与花俱是天涯人,万事要同风过耳。

花闻我语为解颜,一笑凝然作川媚。

主人有酒君但倾,对花不饮竟何谓。

宰官况有弄丸手,坐解两家归两是。

花神莫浪疑山翁,翁心壁月当寒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