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漫兴》,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首句“故人揖我燕山前”,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在燕山之前,暗示了离别的氛围。接着“送我来过清汶川”一句,进一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清汶川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情感上的归宿,增添了诗的意境。
“海右青山不可极,中原落日何茫然。”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广阔的海右与遥远的中原落日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海右的青山象征着无限的远方,而中原的落日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牛羊落落散高垄,车马骎骎谁少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牛羊在高高的田垄上散落,车马匆匆,却似乎找不到年轻的身影。这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象的宁静与和谐,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往来斯世卒无补,俯愧古人青简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在这个世界里,自己的努力或许无法弥补什么,因此感到对古人青简(古代书写用的竹简)的愧疚,既是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也是对古代智慧和成就的向往与敬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时间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