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行二首(其二)

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饮其血,五谷自古惟闻名。

樵苏切莫近亭障,将军卧护真长城。

十年牛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焉耆山下春雪初晴,一片荒凉只有蒺藜生长。
猎人们射杀麋鹿,享用其肉并饮其血,五谷虽闻名已久。
砍柴割草的人啊,切勿靠近军营的围墙,将军静卧守护着真正的长城。
十年来像牛马般在南方安睡,如今知道中原已恢复了太平。

注释

焉耆山:位于新疆地区的一座山。
春雪晴:春天降雪后天气放晴。
蒺藜:一种带刺的草本植物。
射麋:狩猎麋鹿。
五谷:泛指各种农作物。
闻名:出名,有名气。
樵苏:砍柴和割草。
亭障:古代的防御工事。
将军:这里指守卫边疆的将领。
长城:比喻边防。
牛马:形容辛苦劳作。
南睡:南方生活或隐喻远离战乱。
中原:古代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焉耆山下春天雨后晴朗的景象,尽管春雪初晴,但山野中只有蒺藜顽强生长。诗人以射猎野鹿为喻,表达对古代勇士依靠狩猎自给自足生活的想象,同时也提及五谷虽闻名却难以获取。诗人提醒人们不要靠近防御工事,因为真正的守护者——如将军般的人——正在静卧休息,守护着这片安宁,象征着他们是国家的"长城"。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期战乱结束的感慨,他回忆起过去在艰难岁月里像牛马一样疲于奔命的生活,如今终于能够安心南睡,意识到中原已经恢复了和平。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寄寓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焉耆行二首(其一)

焉耆山头暮烟紫,牛羊声断行人止。

平沙风急捲寒蓬,天似穹庐月如水。

大胡太息小胡悲,投鞍欲眠且复起。

汉家诏用李轻车,万丈战云来压垒。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累日多事不复能观书感叹作此诗

我生无它长,所得静而简。

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

四方到为家,所向不容拣。

南游极巨海,西戍掠危栈。

为州亦何好,且复占仕版。

俸不给淖糜,况敢事酒盏。晨兴坐堂上,符檄高?嵼。

藏书三万轴,一字不到眼。

胸中积磊块,叹息谁为铲。

浮生固如此,正可付一莞。

形式: 古风 押[潸]韵

绯桃开小酌

我庐城南村,家无十金产。

种花虽历岁,名品终有限。

颇欲及暇时,著谱书之简。

今朝绯桃开,欢喜洗酒盏。

邻翁亦喜事,为我一笑莞。

但恨苜蓿盘,蔬薄欠佳馔。

往来见已熟,劝揖忘愧赧。

一事粗可言,似具识花眼。

形式: 古风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

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罔冀一真。

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

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

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

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

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妖狐九尾穴中国,共置不问如越秦。

天时此物合致用,下韝指呼端在人。

会当原野洒毛血,坐令万里清烟尘。

老眼还忧不及见,诗成肝胆空轮囷。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