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壁蠹书常锁闭,数行苏墨半模糊。
院中老吏无存者,谁记南塘与雁湖。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其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个静谧且略显荒凉之地的书房内,沉浸于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思考。
"四壁蠹书常锁闭"一句描绘出书房内尘封已久的情景。这里的“蠹书”指的是被虫蛀蚀的书籍,这些书籍长时间不曾翻阅,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重与孤寂。而“锁闭”的用词,则增添了一种封存、遗忘之感。
"数行苏墨半模糊"则是对书房内环境进一步的刻画。“苏墨”指的是用墨水写字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前人在纸上留下的文字或笔记。而“半模糊”表明这些痕迹已经不清晰了,这种模糊不清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薄。
"院中老吏无存者"一句中的“老吏”可能指的是书房的看管人或是曾在此地工作的人员。这里说他们已经“无存者”,意味着这些曾经的生命和活力现在都已不复存在,显得尤为凄凉。
最后,“谁记南塘与雁湖”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感慨。这两处地点名可能与作者个人经历或故事情节有关。这里的“谁记”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无伴状态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内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往事如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深沉。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窗外茶梅几树斜,薄寒生意已萌芽。
主人不作明朝计,愁绝无因见放花。
贵家选色斛量珠,洗尽铅华绝代无。
老子效颦聊复尔,名昆崙婢作琼奴。
门户重重绣幕遮,十分国艳属侯家。
谁知蔡琰燕山北,愁听胡笳对雪花。
商略红儿何足比,丁宁青女不须嗔。
故横瘦影禁持月,时送微香漏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