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水仙微步碧玻璃,家在湘湖西复西。

清欲濯缨长在水,妙曾斲鼻不污泥。

已知净社曾参问,合是濂溪善品题。

欲采远香无觅处,拿舟惊起两凫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以莲花为题材,描绘了莲花生长于清澈湖水中的自然景象,以及其高洁脱俗的品质。诗人通过“水仙微步碧玻璃”这一句,巧妙地将莲花比作水仙,在碧绿如镜的湖面上轻盈漫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家在湘湖西复西”一句,暗示莲花生长于湘湖之畔,进一步强化了其自然生长的背景。

“清欲濯缨长在水,妙曾斲鼻不污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赞美莲花的纯洁与高雅。其中,“濯缨”源自《楚辞·渔父》中的典故,意指洗涤帽缨,常用来形容人修身养性;“斲鼻”则是对莲花不沾染污浊的品质的赞美,形象地表现了莲花即使在淤泥中也能保持其纯净无瑕的特性。

“已知净社曾参问,合是濂溪善品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莲花的象征意义,将其与儒家哲学中的净社(清净之地)和理学大师周敦颐(濂溪先生)的思想联系起来,表达了莲花作为道德典范的形象。这里引用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思想,强调莲花如同君子一般,不仅外表美丽,更具有内在的高洁品质。

最后,“欲采远香无觅处,拿舟惊起两凫鹥”两句,以诗人的行动和意外发现作为结尾,既增添了诗歌的情趣,也寓意深刻。诗人想要采摘远处莲花的香气,却因船桨划动而惊起了栖息的水鸟,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追求美好事物时可能面临的意外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细腻描绘和象征性的解读,不仅展现了莲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府城别任惠叔表兄

乘兴来为两月留,廿年踪迹叹萍浮。

衔杯清话灯前雨,对榻羁魂枕上秋。

倦矣悲鸣双客鸟,归欤浩荡一渔舟。

吟边若值孤飞雁,频寄新诗慰别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北帝宫中亿万姝,天花散尽满天衢。

蓬山宫阙白禽兽,秦地山河银雁凫。

寒耸吟肩呵滴砚,春回醉颊宴开炉。

梅花半树南枝早,梦绕孤山访老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王古樵观予苦疮鄙句遂自赋眉遭二韵各二首因次其韵为戏(其一)

老去疮残拟炙眉,暂凭酒力引风卮。

久疏朋友惭多病,薄买田园费学医。

吟罢肩寒生轸粟,坐来形槁似枯梨。

浮生自笑多磨障,画癖书痴发旧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王古樵观予苦疮鄙句遂自赋眉遭二韵各二首因次其韵为戏(其二)

吾衰端不为蛾眉,不假霜铅补漏卮。

无恙感君频寄语,不龟愧我未逢医。

命穷渐退星临木,书误无凭病发梨。

康济自身犹未辨,敢将苏息问民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