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前韵

道人息以踵,气马自调伏。

神炉造化驰,不畏寒暑酷。

虽同一世尘,超然立于独。

飞泉上昆山,赫日升旸谷。

我今涉津涯,宴坐成休复。

不材终天年,庶比山中木。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士静止如足踵落地,气息如马自行收敛。
神妙的炉火掌控着万物变化,无惧严寒酷暑。
尽管身处世间纷扰,他超然独立。
飞瀑直上昆山,烈日升起在旸谷。
我现在漫步在生活的边缘,悠然自得地休息。
即使我才能平庸,也愿度过一生,如同山中的树木静静生长。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踵:脚跟。
气马:比喻气息如马,形容气息平稳。
调伏:收敛、平静。
神炉:象征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赫日:明亮的太阳。
旸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地。
津涯:生活的边界或边缘。
宴坐:悠闲地坐着。
庶比:希望比得上。
山中木:比喻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题为《又用前韵》。诗中,诗人以道人的形象自比,强调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道人息以踵,气马自调伏"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仿佛连脚步都轻盈如马匹自我调适。"神炉造化驰,不畏寒暑酷"象征着诗人对自然法则的领悟,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泰然处之。

接下来,诗人将自己比作飞泉和朝阳,意指其精神如同飞瀑直上高山,或如旭日升起在温暖的山谷,显示出其高尚的人格和追求。"宴坐成休复"表达了诗人享受静坐的闲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平凡,但希望能像山中的树木一样,度过完整的一生,保持质朴无华,与自然和谐共处。整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李西美制置

谛观天地间,物物无非易。

有情洎无情,与我固真一。

伏羲未仰俯,卦象已先画。

乾坤易之门,神机尽开辟。

周文鲁仲尼,传授何太密。

古今元共处,心心印空寂。

展编韦三绝,门人岂语诘。

曾高本愚鲁,超然入于室。

子思中庸篇,孟轲仁义术。

于易初不言,此道皎如日。

寥落馀千载,学者空陈迹。

条叶竞寻采,几人撷其实。

盘根有仙李,灵芽一枝出。

衣钵自家传,独智探圣域。

契兹三圣书,羹墙面相觌。

雅怀亲炙愿,进退终局蹐。

达人具大观,胸次吞溟渤。

斐章露肝胆,犹愧多言失。

傥许接玄谈,平生事已毕。

形式: 古风

上邵尚书

康节名天下,流芳到子孙。

素风门户远,皇极典型存。

万邑纷戎马,十年辞帝阍。

家艰俄茹苦,国难更堪论。

上念长城寄,兵分细柳屯。

紫泥颁诏綍,墨绖总戎轩。

权重将军幕,忠求孝子门。

江朝南海阔,星拱北辰尊。

智勇张良足,诗书郤縠敦。

边储裁冗蠹,邦本厚黎元。

士仰苏天覆,人依赵日暄。

势增师旅气,威砻虎狼魂。

帐幄稽前箸,山河暂偃藩。

精诚扶日月,谈笑整乾坤。

贱子欣蒙庇,先君旧感恩。

驾辕怜病马,投木笑穷猿。

扶摇如可借,短翮待腾骞。

形式: 排律

与大受述之耕道游绝尘亭探韵得赋字

人生合散多,罕与故人遇。

今辰天气佳,偶尔得清晤。

况复临江亭,一目万景聚。

晚烟乍明灭,天远重重树。

长江湾环来,浩荡仍东注。

对此酌春酒,饮酣诗可赋。

我欲写笔端,恨无摩诘句。

岂如二三公,才力超七步。

观情殊未阑,倏忽天欲暮。

凭谁挽羲和,为把车轮驻。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久雨

乾坤冷气积,无日不阴雨。

涔涔昼连宵,檐声暗砧杵。

田间愁老农,道上泣行旅。

首尾四周旬,泥深污后土。

有时暂止息,无奈云仍聚。

晴阳出复没,明灭见林莽。

万事姑置之,所伤在秋稌。

何岁无凶荒,中原尚豺虎。

军食竟不充,馈饷尤艰苦。

稽首望羲和,披阴照寰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