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寓居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

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

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不再热衷于官场,退休后安心在乡间生活。
因病懒得回家园,暂住在幽静的寺庙中。
脱下官服换上粗布衣,以藜杖代替车马出行。
行动来去自如,感觉身心无比轻松。
早晨在南坞游玩,夜晚在东庵休息。
世间千千万万的事,没有一件能引起我的关心。

注释

名宦:有名望的官员。
老慵求:年老后厌倦追求。
退身:退休。
安草野:安居在田野之间。
家园:故乡。
病懒归:因病懒于回去。
寄居:暂时居住。
兰若:指寺庙。
薜衣:用薜荔制成的粗布衣服,象征隐士之服。
簪组: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官职。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手杖。
代车马:代替车马作为交通工具。
行止辄自由:行动起来非常自由。
身潇洒:身心洒脱。
南坞:地名,泛指南方的坞堡或村落。
东庵:地名,泛指东方的小屋或庙宇。
人间千万事: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
无有关心者:没有任何事情能让自己挂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宦辞职后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表明高官厚禄不再是追求,宁愿退隐到自然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安顿。

"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则透露出诗人因故返回家园,但又因疲惫或其他原因选择寄寓于寺院之中。"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通过对比日常生活用品的替换,描绘出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和停留的自如与心灵的轻松。"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则是对日常出游和休息场所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节奏。

最后两句"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漠,这也是古代文人隐居山林的一种常见心态。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简约的心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冬日早起闲咏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

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

形式: 古风

冬夜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形式: 古风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夜深草诏罢,霜月凄凛凛。

欲卧暖残杯,灯前相对饮。

连铺青缣被,对置通中枕。

髣髴百馀宵,与君同此寝。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出山吟

朝咏游仙诗,暮歌采薇曲。

卧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行随出洞水,回别缘岩竹。

早晚重来游,心期瑶草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