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这首诗描绘了春兰秋蕙在幽深山谷中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散发出的清幽香气。诗人以“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兰花生长的环境与它们自身的美丽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出兰花虽处偏僻之地,却依然绽放着独特的芬芳,象征着高洁和脱俗。
接着,“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生长的环境氛围。寒云色的山路,秋露的香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诗歌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意境。寒云色的路,暗示了兰花生长环境的清冷与孤寂;而满林秋露香,则通过秋露的香气,烘托出兰花的清新与高雅。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兰花香气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不详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东风吹归雁,离离翔天侧。
朝发衡阳浦,夕过阴山碛。
嘹唳浮云中,万里才一息。
眷言思亲者,相望有南北。
三载从容礼乐间,纠曹新拜度梅关。
春风忍过金陵道,夜月重经黄木湾。
盗贼数州相应起,甲兵诸道几时还。
凭君细讲安民策,莫遣边防一日閒。
惨澹来何处,崩腾忽满城。
遥怜四山黑,近洒半江明。
可爱花间湿,偏宜竹上声。
中宵未可住,高枕寄馀情。
三月酒如渑,高堂丝竹停。
绣筵双凤影,珠箔乱莺声。
叠应红牙拍,辞传金缕名。
綵云低不度,芳尘暗自惊。
花发长洲苑,日照阖闾城。
且奉千金寿,宁忘万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