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西风极凉如十月间晨起偶题

初过三伏暑初归,风景谁知遽惨悽。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乡梦托晨鸡。

江天水冷鱼龙蛰,野泽风多鸿雁稀。

尘箧敝貂犹得在,过冬偶免叹无衣。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刚刚度过炎热的三伏天,秋意初临,景色却突然变得凄凉。
短暂的白天,旅人的愁绪借美酒消解,清晨的鸡鸣唤起思乡梦境。
江面水冷,鱼龙潜藏,野外的湖泽中大雁稀少。
虽然行囊中的旧衣物破旧,但至少能度过寒冬,不至于感叹没有衣服穿。

注释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十天。
遽:突然。
惨悽:凄凉。
短日:秋季白天较短。
旅愁:旅途中的忧愁。
晨鸡:报晓的公鸡。
江天:江面和天空。
蛰:冬眠或隐藏。
鸿雁:大雁。
尘箧:满是灰尘的箱子。
敝貂:破旧的貂皮衣。
无衣:没有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伏暑热之后归来时的所见所感。"初过三伏暑初归,风景谁知遽惨悽"表达了秋意渐浓,对比之下夏日的炙热已经过去,而秋天的凉爽带来了某种凄凉的情绪。"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乡梦托晨鸡"则透露出诗人对归乡路上时间的感慨,以及夜晚难以入睡,只能借助清晨的鸡鸣声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江天水冷鱼龙蛰,野泽风多鸿雁稀"描绘了自然景象。秋季的江河变得凉爽,连水中的生物都感受到了寒意,而田野中的风又带来了远方大雁的叫声,增添了一份萧瑟。

最后两句"尘箧敝貂犹得在,过冬偶免叹无衣"则是诗人对生活困顿的感慨。尘封的貂皮大衣还能暂时御寒,但对于即将到来的严冬,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衣物来抵御寒冷,这让诗人不禁发出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现出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悟和对生活苦难的无奈。张耒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个人的悲凉与大自然的变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幅秋天的生动画面。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八盗

挟弓持矛八人者,暮出永宁循白马。

袁村饮酒呼主翁,主翁仓皇问以弓。

朝饭南山民献彘,主人赠刀其姓李。

道逢两夫捕鹰隼,胁之以威使从己。

晚投民居迫之馈,坐有三夫愿从事。

其徒新故十有三,驱使两夫前探伺。

谍知小水无徼巡,弯弓长呼苍市门。

传声市人恣诱胁,扰扰坐致几千人。

一盗登床坐而视,四盗执兵环以卫。

八夫露刃入民居,敛聚金珠致之帅。

搜罗抉剔凡八户,淫污妇女累其主。

烹羊致酒来纷纷,钱币满前随赐与。

一盗扬声集市人,我怜市人常苦贫。

居民积财尚馀羡,恣尔攫取舍无嗔。

市人听令喜且舞,肩负囊担谁复数。

须臾散去闾里空,犬逝鸡逃无敢语。

八盗连谋诏其五,为我鸣金南取路。

人闻金声谓盗南,八盗西驰下山去。

长吏飞书呵有司,坐欲捕获如吾期。

洛阳大榜如匹帛,一百万钱赏能获。

一朝两卒扣吾门,自言有密人不闻。

我知小鼠群偷地,二盗今居洛之涘。

立呼吏兵给戈弩,期以朝擒夜驰去。

可怜鼠子不知逃,犹复持矛起相拒。

一士挥刀身首离,复取傍盗如携儿。

八夫获二亡其六,尽取党人付诸狱。

形式: 古风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五)

水雾今晨重,山川不复分。

自然无日色,那更挟霜分。

乌鸟依寒寂,渔樵散暝昏。

一杯聊愈疾,令我忆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三)

山与晴天晚,江连夕照红。

高鸿知夜渚,乔木要霜风。

买酒缸须满,温炉火屡供。

穷通定何物,随意乐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二)

寒暑添线衲,朝晡折足铛。

无言病居士,面壁老胡僧。

佛祖岂欺我,乾坤终有凭。

穷年无一事,高卧醉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