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二鸟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

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

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

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

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

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

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

鹰鹯尚横集,飏飏意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一对美丽的雌雄鸟儿,栖息在空荡的树枝上。
有蛇从洞穴中爬出,喷出的毒气像彩虹一样眩目。
在半夜被这景象惊飞,目光迅速地在东西方游移。
它们有喙却无法表达,只能啼叫着穿越风雨。
在岁月的流转中,老树依然挺立,枝繁叶茂。
眼中满是各种鸟儿的喧闹,尽管近在咫尺,却无法沟通。
昨日烟雨蒙蒙,它们并肩飞向幽深的丛林。
猛禽如鹰鹯聚集,它们翱翔的姿态似乎没有尽头。

注释

空树:空旷的树上。
蛇:爬行动物。
毒气:有毒的气体。
虹:比喻毒气的颜色鲜艳。
惊飞:因惊吓而突然飞起。
瞥目:快速扫视的目光。
喙:鸟嘴。
回翔:盘旋飞翔。
老木:古老的树木。
童童:形容树木高大。
眼生:眼中充满。
众禽噪:众多鸟儿的嘈杂声。
烟雨晦:烟雨迷茫。
幽丛:隐蔽的丛林。
鹰鹯:猛禽的一种。
横集:聚集。
飏飏:形容飞翔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感二鸟》,通过对雄雌双鸟在空树中栖息的描绘,展现了它们遭遇危险的境遇。首句“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描绘了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则揭示了它们面临的威胁——毒蛇的出现。诗人通过“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描述了鸟儿在危机中的惊惶失措和四处逃窜。

“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表达了鸟儿虽然有喙却无法自卫的无奈,只能以啼叫和啸风来表达内心的恐惧与无助。接下来的“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鸟儿依然困于困境,老树孤独耸立。

“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写出了鸟儿身处众多鸟类之中,却因恐惧而无法交流,孤独无援。最后两句“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鹯尚横集,飏飏意无穷”描绘了乌云蔽日,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以及鹰鹯等猛禽的聚集,进一步加剧了鸟儿的恐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寓言般地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艰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自然生态的忧虑。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感李花

重门虽锁春风入,先坼桃花后李花。

赤白斗妍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

五王不见留华萼,华萼坏来碑缺落。

当时李白欲骑黥,醉向江南曾不错。

形式: 古风

感遇

众默瘖莫辨,众寐盲不知。

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

瘖盲自穷矣,所感在一时。

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慈氏院假山

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慈姥山石崖上竹鞭

江水浸石壁,峭直无鸟踪。

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龙。

霹雳雨脚入,湿点莓苔封。

世人不得用,八马今乖慵。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