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都重经术,校雠何审详。
唐兴尊圣道,斯文赖表章。
群经刻翠琰,森列置国庠。
众目共观睹,异诸孔壁藏。
逮今数百载,字画犹辉光。
义理焕日星,万载明纲常。
这首诗描绘了东都(洛阳)在唐代重视经术教育的情景。诗人陈琏通过“校雠何审详”表达了对当时学术严谨性的赞赏,强调了唐朝尊崇圣道,依靠经典著作来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群经刻翠琰”,形象地描绘了经典被精心雕琢和保存的状态,显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些经典被整齐地放置在国学之中,供众人共同学习和瞻仰。
“异诸孔壁藏”则将当时的经典保存与孔子壁藏相比较,突出了其独特性和珍贵性。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但这些文字依然光彩夺目,字迹清晰可见。最后,“义理焕日星,万载明纲常”两句,赞美了经典中的道理如同日月星辰般明亮,能够永远指导人们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古代中国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颂扬,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与珍视。
不详
偶登慈恩塔,纵步曲江池。
蔓草萎寒露,亭台失故基。
忆昔繁华日,正当盛唐时。
胜游集群彦,文采光陆离。
姓名题翠琰,拟为千岁期。
剥落竟何在,徒使后人悲。
隋文初启祚,经营逞私智。
竭力事浮屠,梵刹遍都市。
李唐踵遗风,崇尚亦非细。
弘兴土木工,创建极华丽。
章敬最知名,妆严乃其次。
于今总丘墟,亦足监兴废。
峨峨轘辕关,关门据层巘。
若非鬼斧凿,安得此奇险。
淩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
身居万仞高,目极千里远。
缑山与嵩岳,秀色互葱茜。
登临俯仰间,怀古兴不浅。
欲招浮丘公,来此共游衍。
晨经崿陵关,道路互盘绕。
行寻少林寺,幽谷深窈窕。
风生万壑秋,日上众山晓。
鸣鞘惊走鹿,驻马闻啼鸟。
可人招提境,云气常缥缈。
苔色连阶除,钟声出林杪。
山僧喜迎客,煮茗汲清沼。
共谈达磨事,所恨知者少。
因登五乳山,纵观万象表。
群峰三十六,一一皆可了。
自谐尘外趣,顿觉心神悄。
澹然欲忘归,暂此息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