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月》由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谁言千里外,光景每相从。”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月光跨越千里的感慨,仿佛无论距离多远,月光总能与人相伴,传递着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与连接。
“且看一轮内,山河自几重。”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那轮圆月,似乎在说,即便在这小小的月轮中,也能窥见山河的壮丽与广阔,展现出月光下自然界的宏大之美。
“透林惊曙逼,铺砌讶霜浓。”这两句描绘了月光穿透树林,照亮大地的场景,黎明时分,月光与晨霜交织,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霜衣,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冷的氛围。
“蕊阙春风好,仙槎何处逢。”最后两句,诗人将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想象着在春风吹拂的花蕊之宫,是否能遇到传说中的仙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