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延庆讲师

萧然山下寺,讲席称清才。

路对湖中入,门依树里开。

老夫莼兴动,霜降橘书来。

珍重矶头石,留予一片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延庆讲师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萧然山下寺”,以“萧然”二字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暗示山下的寺庙远离尘嚣,静谧而庄严。接着,“讲席称清才”点明了延庆讲师的身份与才华,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以其清正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路对湖中入,门依树里开”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通往寺庙的道路与环境。道路蜿蜒曲折,仿佛与湖水相接,而寺庙之门则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之中,既隐秘又充满生机。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寺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如同深藏于自然之中,需要用心去探索和发现。

“老夫莼兴动,霜降橘书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面对如此清幽的环境,老夫(诗人自称)不禁心生感慨,莼菜的美味似乎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霜降时节,橘子成熟,诗人收到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延庆讲师的关怀与情谊。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巧妙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鸣。

最后,“珍重矶头石,留予一片苔”以矶头石上的苔藓为喻,寄托了诗人对延庆讲师的深深感激与怀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之物,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象征着友谊的长久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延庆讲师个人品质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收录诗词(176)

德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明间僧。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 字:麟洲
  • 号:止庵
  • 籍贯:浙江钱塘

相关古诗词

雪中怀王仲高

久病不出队,不出难自存。

大雪断行路,乱山深闭门。

瓮番饥鼠走,竹折冻禽喧。

政忆王夫子,清斋咬菜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镇海楼

斯楼屡易名,一上一伤情。

白屋多为戍,青山半作城。

雨中春树出,风里晚潮生。

亦有归鸦早,闲鸣四五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雨中留宿息耘轩话旧

宿雨青林里,春灯白发前。

老交无几几,别话有千千。

坐久情生草,听多梦入船。

直须开酒律,相醉尽馀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王仲高林泉小像

家有青箱学,流传子又孙。

诗曾留竹里,梦不到槐根。

岁月饶双鬓,溪山付一樽。

老怀无所系,时得访沙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