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僻无嫌雨,幽斋景自清。
万峰烟际落,一鹭蓼边明。
吟苦神还逸,身闲病亦轻。
晚来云渐薄,片月报新晴。
这首清代诗人潘德徵的《三月十五日雨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山居雨后图景。首句"地僻无嫌雨"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对雨水并无厌烦之情,反而欣赏其带来的宁静。"幽斋景自清"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斋室内的景象自然显得格外清新。
接下来的两句"万峰烟际落,一鹭蓼边明",通过描绘远处峰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以及近处一只白鹭在蓼花丛中清晰可见,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空灵与生动。"吟苦神还逸",诗人沉浸在创作的苦吟之中,但精神却因此得到了释放和升华,感受到一种超脱的自由。
"身闲病亦轻"则写出诗人身心的放松,即使身体略有不适,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感觉轻松许多。最后两句"晚来云渐薄,片月报新晴",预示着雨过天晴,傍晚时分云层变淡,露出了一轮明亮的新月,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明亮而希望的结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不详
白发先朝客,丹丘处士家。
修筠屯古翠,浅水籀回沙。
箧启留侯帙,帆收客使槎。
一从高卧稳,梦老亦松霞。
乡思浓于酒,倾来讵易乾。
坐驰千里短,愁结一宵难。
晚叶吟风细,秋砧捣夜寒。
不知天上月,今夜为谁圆。
娲鼎何年泼余汁,化作狰狰神虎立。
风雷一啸破溟濛,山鬼野狐应夜泣。
耸肩侧视几回痴,百窍玲珑琢削奇。
玉裂冰纹苔绣铁,祗留皴法米家知。
高呼石丈石无语,石若有情应共吐。
何事空山老岁华,暮迎秋月朝秋雨。
爱而不忍便弃捐,以手拍之声铿然。
谁信神奇有如此,故令冷落伴荒烟。
我不能谈经令汝头自点,又不能大袖纳汝避俗眼。
振袍且下深深拜,从此相思知不浅。
春风江上柳如烟,夹岸桃花远趁船。
令节再逢寒食候,滩声不断石桥边。
布帆无恙随流水,明月多情媚远天。
舣棹清宵临野寺,不堪钟鼓伴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