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二首(其一)

楚望迷千里,孤城草树浓。

凭临点衣雨,容易落花风。

人事年年改,风光处处同。

未能忘出处,徙倚更书空。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楚望山远眺,孤城绿树深。
倚窗细雨点湿衣,轻风易卷落花纷飞。
人事每年都在变化,景色却始终如一。
心中难以忘怀来处,徘徊中只能在纸上书写思绪。

注释

楚望:楚地的名胜之地。
孤城:孤立的城池。
人事:人间世事,指社会变迁。
出处:原出处,这里指诗人离开的地方。
徙倚:徘徊,走来走去。
书空:在空中写字,形容无法实现或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遥远过往生活的深切留恋。开篇"楚望迷千里,孤城草树浓"两句,通过楚地的渺茫视野和孤城中草木的浓密,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远方故土的深情眷恋。

接着"凭临点衣雨,容易落花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中细雨与飘零之花相伴随的情景。这里的"点衣雨"和"落花风"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伤和哀愁。

"人事年年改,风光处处同"两句,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自然常新之间的对比。世间万物在不断变迁,而大自然的美景却历久弥新,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最后"未能忘出处,徙倚更书空"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法忘怀的情感。"徙倚"一词传达了诗人的流离失所之感,而"更书空"则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记录下这些心绪,虽然知道这是一种徒劳的努力,但还是忍不住要去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流离失所之人的哀愁与怀旧。诗中的意境淡远,有着深沉的情感色彩,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舍。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登城隍庙

灵祠孤绝压城头,下瞰清濠一曲流。

尽日风埃昏几席,有时箫鼓祭春秋。

西瞻太昊祠千树,北望封君土一丘。

旅客登临一长望,春心容易起骚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城楼

沙雨初乾巾褐轻,独披衰蔓步高城。

天晴海上峰峦出,野暗人家灯火明。

归鸟各寻芳树去,夕阳微照远村耕。

登楼已恨荆州远,况复安仁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梦野亭

危亭瞰云梦,眼界浩无边。

秋见长江路,晴宽七泽天。

永怀哀郢赋,谁吊独醒贤。

俯仰悲千古,披襟尚飒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登梦野亭怀旧

曾上高台望翠微,重来悲叹客难期。

章华苍莽寻无处,云梦逶迤寒更迟。

墨客多情曾痛饮,玉箫何处弄妍词。

请君点检当时事,只应朱颜非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