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王宪使遗像

少从故老问平生,共说当时最有名。

铁面屡惊朝士胆,赤心频动圣君情。

十年宪府如山重,三品官囊似水清。

遗像虽无生气在,举头聊当识韩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宪使的历史人物,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展现其生前的赫赫声名与高尚品德。首句“少从故老问平生”,以孩童时期询问老人的方式,引出对王宪使过往事迹的追忆。接着,“共说当时最有名”一句,点明了王宪使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随后,“铁面屡惊朝士胆,赤心频动圣君情”两句,形象地刻画了王宪使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忠诚于国君的赤诚之心。铁面象征其严苛公正,屡次让朝中大臣为之胆寒;赤心则表明他对君主的深情厚意,多次感动圣上。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王宪使人格魅力的独特之处。

“十年宪府如山重,三品官囊似水清”进一步描述了王宪使在宪府任职期间的威严与廉洁。十年的时光仿佛山岳般沉重,暗示其工作之艰辛与重要;而三品官的囊中却如同清水一般清澈,强调其个人品质的高洁与无私。

最后,“遗像虽无生气在,举头聊当识韩荆”表达了对王宪使的怀念之情。即使遗像已无生命,但人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其精神的延续,如同认识了一位名叫韩荆的智者。这句话既是对王宪使品格的赞美,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宪使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官员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题上洋沈翼南槎轩

一轩潇洒枕清流,彷佛灵槎水上浮。

春雨随潮迷浦溆,夜灯和月照沧洲。

乡人共拟天随子,野史虚传博望侯。

富贵功名元有定,莫将诗兴托杨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周寺丞双寿堂

灵椿垂叶昼阴阴,下有萱花岁月深。

堂上两人双白发,朝中一子万黄金。

风流贺老仙人骨,书史曹家女士心。

命服骈肩逢寿日,南山诗在为重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为王同知题夏太卿万竿烟雨图

容台仙老岁寒姿,惯写潇湘玉万枝。

近水烟梢微有影,隔江雨叶远含滋。

鸟声多在黄陵庙,草色遥连屈子祠。

别驾退公来看画,为君重咏五紽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薛烈妇冢

城南湓渎旧时居,粉阁犹存地一隅。

狂物自罹三尺法,佳人兼送万金躯。

夕阳陵谷烟云变,寒食荆榛雨露濡。

使者观风无暇问,土中埋没夜明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