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充满了对战事的思考和对将士艰苦情形的同情。"辛苦三城戍"一句直接点出了边防军人的艰苦守卫生活。"长防万里秋"则展现出辽阔而孤寂的边塞景象,秋天的萧瑟加深了这种感觉。
"烟尘侵火井"与"雨雪闭松州"两句,生动描绘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封闭。火井是古代边塞地区取暖的设施,而烟尘侵袭则显示生活之艰辛;雨雪则加剧了外部世界与边防之间的隔绝感。
"风动将军幕"和"天寒使者裘"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衬出军中将士们面临的困境。风吹动帐幕,透露出将领的生活状态;而使者的衣物也无法完全抵御严寒,这些都凸显了边塞战士们不易的生存条件。
最后一句"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在面对连绵不断的敌军营寨,诗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可能是因为信任自己的战略布防或者对战争结果有着坚定的信念。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坚守岗位的赞赏。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
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
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
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
金吼霜钟彻,花催腊炬销。
早凫江槛底,双影漫飘飖。
山木抱云稠,寒江绕上头。
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
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