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秘阁挽诗(其二)

白头姓字紫蓬仙,三径还公得乐全。

八九十翁健如虎,等閒一蜕妙于蝉。

何年重见风前树,此夜愁看月上弦。

义合吊庐寒阻我,须携斗酒到冈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为梁秘阁所作的挽诗,通过描绘逝者生前的形象与精神风貌,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首句“白头姓字紫蓬仙”,以“白头”形容逝者的年老,而“紫蓬仙”则暗示其仙风道骨之气,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保持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如同隐居山间的仙人。这既是对逝者一生修为的赞美,也寄托了对逝者不朽精神的向往。

“三径还公得乐全”一句,运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意指逝者在归隐后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三径即隐居之地的小路,这里象征着逝者安逸自在的生活状态。

“八九十翁健如虎,等閒一蜕妙于蝉”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逝者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犹如猛虎般充满活力。同时,“一蜕妙于蝉”则比喻逝者如同蝉一般,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最终达到了生命的极致,形象地展现了逝者一生的智慧与成就。

“何年重见风前树,此夜愁看月上弦”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想象着未来某年能否再次见到逝者生前喜爱的树木,以及此刻面对满月时内心的愁绪。这两句充满了对逝者深深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义合吊庐寒阻我,须携斗酒到冈边”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因某种原因未能亲自前往吊唁,心中感到遗憾,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带着酒,来到逝者的墓旁,以表达自己的哀思。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既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梁秘阁挽诗(其三)

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

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

凤游旧客彫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

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赵侯母葛氏挽诗

盛德高年百福全,瑶池元是女中仙。

慈民束吏如侯少,为国生材叹母贤。

綵服俄更衰服去,襦歌还与薤歌传。

民怀召父依依切,苦恨夫人不少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戴主簿挽诗(其一)

榕楼饮日君豪甚,岂料凄凉雪满头。

横鹗几回宾上国,栖鸾一老殡南州。

拜经传业源流在,作赋摩空取次休。

诗卷旧人无十九,箫笳何去暮云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戴主簿挽诗(其二)

有子能贤知孝甚,新磨铭石以贫迟。

为君更作招魂些,此士无惭有道碑。

身老梦思埋玉处,客游忆到共灯时。

家成好入遗文去,乞与他年作瑞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