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邺中吊石赵故宫

城堞阴阴,又隐约野山,四野萧瑟。

宝屑吹尘,酒香黏雨,胡儿邺下遗迹。

画帘影隔,佩环风动高楼侧。

事寂寂,都付、牧童牛背数声笛。

行客几辈,立马斜阳,北原高低,无限秋色。

说当年、残碑沁血。

沙沉还有断金戟,磷火夜深青未灭。

倚啸何处,休问旧日铜驼,上东门外,几多荆棘。

形式: 词牌: 秋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之景,以邺中(即今河北临漳)为背景,吊古伤今。开篇“城堞阴阴”,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随后“又隐约野山”、“四野萧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静谧。

接着,“宝屑吹尘,酒香黏雨”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宝屑在风中轻舞,酒香在雨中凝滞,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通过“胡儿邺下遗迹”一句,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画帘影隔,佩环风动高楼侧”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韵律的画面,画帘与佩环的动静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接下来,“事寂寂,都付、牧童牛背数声笛”一句,通过牧童的笛声,将历史的沉寂与现实的生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人遐想。

“行客几辈,立马斜阳,北原高低,无限秋色”则描绘了行人在夕阳下的北原上行走的景象,秋色无边,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

最后,“说当年、残碑沁血。沙沉还有断金戟,磷火夜深青未灭”几句,通过残碑、断金戟和磷火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朽的记忆。

“倚啸何处,休问旧日铜驼,上东门外,几多荆棘。”结尾处,诗人似乎在思考,历史的痕迹是否还能在今日找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情回顾,展现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瑞龙吟.汴城访艮岳遗址

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

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

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

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寂寞寒鸦语。

乱芜没了,荒砖断础。

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

旧时夜月,曲终凄苦。

形式: 词牌: 瑞龙吟

摸鱼儿.漳河吊铜雀台

问斜阳、雀台何处,东风吹老人世。

漳河一带伤心色,绿遍往时烟水。

歌舞地,只寂寂、荒堆蔓草依稀是。

裙腰扇底,已过了春深,鸦来凤去,旧梦醒难记。

垂杨柳,西北枝枝旖旎,新眉曾妒宫妓。

分香莫问当年恨,云幌乱尘飘起。

多少事,君不见、英雄儿女都如此。

凄凉故址,剩片瓦遗留,供人凭吊,古砚洗寒翠。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长亭怨慢.送曹镜初之皖

怅同是、天涯羁旅,恨别伤离,黯然难赋。

满目烽烟,忍堪飘泊不归去。

侧身东望,指点点、金堤树。

树外是斜阳,只不见、皖公山暮。

无语,奈萧萧落叶,未把玉骢留住。

家山梦里,怎知我、客程还阻。

更休说、绝代才华,也一例、琵琶酸楚。

怕后夜思量,淮水都无情绪。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西江月.桥口

两岸柴门临水,人家卅六湾头。

片云无意觅行舟,偏在斜阳渡口。

笛韵横飘渔浦,钟声敲落僧楼。

暮鸦斜带一行秋,啼入西风杨柳。

形式: 词牌: 西江月